• 151阅读
  • 0回复

扭转“重夏轻秋” 坚持因地种植 河南提出秋粮增产五项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24
第1版()
专栏:

扭转“重夏轻秋” 坚持因地种植
河南提出秋粮增产五项措施
本报讯 本报记者王彪报道:不久前,河南省委召开了农业科技人员和劳动模范座谈会,回顾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秋粮增产的五项措施。
十年来,河南省夏粮总产年递增率百分之七点三,秋粮总产年递增率不到百分之一。秋粮增长慢,不仅影响整个粮食增长速度,而且形成饲草、饲料和副业原料少,给发展轻工业,调剂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指导思想上“重夏轻秋”,对秋粮增产的关键措施抓得很不得力;二是违背因地种植的原则,片面地强调扩大某些作物,造成谷子、大豆和高粱种植面积减少,加上近两年部分旱地玉米、洼地红薯受灾,产量减少;三是秋季作物生长期短,灾害多,肥料少。
为促进秋粮增产,全省狠抓了五项关键措施:
一、因地种植,改变作物布局,扩种耐旱耐涝作物。在沿黄河两岸、南阳和驻马店灌区,扩种晚稻三百三十万亩。在黄泛区和豫中恢复和发展大豆一千三百五十万亩。在豫西北丘陵地区压缩玉米,恢复谷子五百五十万亩。
二、在全省范围内提倡晚秋早种。根据历年经验,“夏至”前后,晚种五天,往往减产一成。为了做到晚秋早种,全省采取了三种办法:麦垄点种;铁茬抢种,推行冲沟播种,边收边种;育苗移栽。
三、增施肥料。晚秋缺肥是普遍现象,也是低产的重要原因。前段,河南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狠抓了小化肥生产,全省已为晚秋作物准备化肥三十多万吨。此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清猪圈、清厕所、清鸡窝、清坑底,今年为晚秋作物准备的粗肥比以往量多质好。
四、加强秋田科学管理。最近以来,河南省各级党组织注意抓科学种田,大力推广和普及杂交优良品种,提倡深锄、细锄,大秋作物已深锄二千三百万亩。各地、县、公社都加强了虫情测报工作。
五、立足于抗灾夺丰收。多年来,河南往往是先旱后涝,旱涝交错。各级领导根据今年气候的反常现象,充分做好“灾前防,灾来抗,灾后抢”的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