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脚泡预防和治疗——关于山地作战中部队卫生工作讨论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5-24
第4版()
专栏:卫生

  脚泡预防和治疗
——关于山地作战中部队卫生工作讨论之一
白冰秋
去年春,我大军挺进察南前,部队曾进行预防打脚泡的教育,但由于一年多离开山地,转战冀中大平原;一旦又踏进山岳地带作战,便普遍地发生打脚泡的现象。据当时六天行军中调查统计,有的连队占全连人数50%以上,其中新战士占打泡人数43%以上。这些严重打脚泡现象,大大削弱我军行军力的提高,而且也造成部队不应有的非战斗减员原因之一(有的单位因打脚泡而化脓送院者达二十名之多)。后经部队医务工作同志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开展“防脚泡”教育;并在部队行军中或休息时,许多医生深入连队班排,及时帮助卫生员进行检查并治疗,故在扩大察南胜利中,从察南而冀东,从冀东而察北,基本上克服了进入察南初期因打脚泡影响部队行军力而叫喊的现象。
为什么发生这样严重的打脚泡现象呢?综合各部队调查材料,特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作为我们研究山地行军卫生,各连队进行预防脚泡教育的参考。
第一、打泡的部位:
1、足蹠与趾接连部,特别母趾跟部和第三趾。
2、足背关节部。
3、足侧大姆趾球和小姆趾球部。
4、足跟、足后跟,趾缝。
第二、打泡的主要原因:
1、鞋袜过大或过小:袜子过窄过小,而鞋子腹面又低。
2、鞋袜制造粗糙:鞋底绳疙疸太粗,绳头留得太长,折边太宽,边缘不平。
3、常活动在平原地带,缺乏走山路的经验。
4、穿新鞋或薄底鞋。
5、行军速度不规律,一出发就是三十里地,中间没有整理鞋袜的时间(特别在休整后第一次行军)。
6、着装不平衡,走路吃力。
7、鞋、袜、包脚布既脏又有沙泥。
9、行政管理教育差,到了宿营地有的洗了脚,有的不洗,没有造成行军后洗脚的习惯(雪山部三连提倡三不睡:(1)不烫脚不睡;(2)不喝开水不睡;(3)不打开被子不睡)。
第三、预防方法种种:
1、改进鞋袜制造:鞋内要纳平坦,尽量不要留长绳头,要加上护地布,上鞋时折边尽量不要皱纹,袜子包头要宽而适度。
2、部队休整时,行政上应注意调整鞋袜,尽量求得大小适宜。
3、新鞋练兵时穿,行军尽量穿半新半旧鞋,如穿新鞋要用锤子砸软。行军时绊好鞋带。
4、部队出发时,要先慢而后快,特别出发后第一次最好十五里地一休息,让大家整理鞋袜,背包等。
5、行军前要进行着装检查,求得走时稳当舒适。走时两手臂要甩开,迈步选目标,不要乱走和乱踩。
6、每天行军后要洗脚,保持足板、袜子、包脚布等干净,跑上休息时要进行倒土、倒足(休息时腿高举,按摩“用两手按摩下腿”)等运动。
第四、治疗:
保持足板、鞋、袜清洁,防止传染、化脓。切忌剪破,促使它顺便排液,促进很快干燥。
一般轻的脚泡,只要很好注意烫脚,休息一夜,对于继续行军没有什么妨碍。但在继续行军时,要把有脚泡的地方用些棉花裹好它,以防继续发展。
较重的脚泡可选用下面几种办法:
①涂碘酒后,用消毒针(用火烧)穿孔排液。
②局部涂碘酒后用消毒马尾、头发丝穿它,或涂煤油。
③石灰糊:生石灰和白面各一半用些水搅拦(干净的)之后敷在脚泡部。
凡发生较重之脚泡后,即时进行治疗,用些棉花包裹好它,一、二天即可治愈。一般不会发生化脓而影响行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