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人生观的讨论值得重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9
第1版()
专栏:

人生观的讨论值得重视
本报评论员
最近,一些报刊开展了关于人生观问题的讨论。其中《中国青年》第五期刊登的青年工人潘晓关于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经历和目前的苦闷的来信,和杂志就此开展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讨论,反应尤为强烈。(本报六月十日一版对此事曾作过报道)在不长的时间里,编辑部收到参加讨论的信稿达三万多件。这些讨论,反映了当前青年中带普遍性的思想问题,拨动了广大青年的心弦。一个时期以来,对于青年的指责甚多,而同青年同志在一起讨论思想、分析问题的切切实实的工作较少。这次有关人生观的讨论,恢复了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很值得重视。
青年问题,是近年来社会上议论很多,也是全党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林彪、江青一伙祸乱之时,青年一代受害深重。其中相当一部分经历过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有很多象张志新、史云峰、遇罗克这样的优秀青年,在斗争中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更多的青年经受种种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终于把自己的命运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震撼世界的“四五”斗争中,在新长征的万里征途上,作出了贡献。这些青年,阅历比较深,见识比较广,不仅从书本上学习,而且从生活中受到教育。他们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斗争;他们对新鲜事物敏感,不满足现状,要求改革。我们要充分看到他们这个极大的优点,引导他们发扬自己的长处。那种把这一代青年看得满身是病,甚至把种种社会风气的弊病都归之于青年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当然,也确有一些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彷徨。在这些青年看来,十年动乱,理想破灭,祖国的前途,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都是虚无缥缈的。他们声言“看穿了”、“看透了”,对一切采取冷漠的态度。有的只讲享受,“人生一世,吃喝二字”。有的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人生就是痛苦,甚至厌世轻生。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忽视青年思想上的这些苦闷,听任他们在生活的漩涡中沉沦,我们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怎样看待这些青年的迷惘呢?完全是他们不求上进,自甘沉沦吗?不是。回忆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上半叶,祖国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现在的这批青年当年在少先队旗下宣誓的时候,胸前戴上团徽的时候,心里铺满了阳光,脑海中充满着憧憬!然而,一场“大革命”,十年大动乱,使他们失掉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沉渣泛起的严酷现实面前,在他们思想中刚刚培育起来的革命人生观动摇了。他们崇敬的、决心终身效尤的英雄人物一个个被打翻在地,变成了“牛鬼蛇神”。他们准备为之献身的种种理想被扣上“白专道路”、“修正主义”等等罪名。他们苦闷,他们彷徨,但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对于年长的同志,更不用说对于党团组织来说,与其责备青年,还不如反求诸己,改进自己的工作。长时间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种通病,就是不从实际出发,不敢讲真话,说教多,启发少,批评多,引导少、空洞的大道理多,实事求是的分析少。这次人生观讨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让青年同志敞开思想,说真话,各抒己见,互谈体会。没有棍子,没有说教。正因为这样,讨论刚一开始,就引起了青年们的兴趣,觉得“现在有了说心里话的地方”。这充分说明象这样平等的、结合实际的讨论,符合广大青年的需要。认真搞好这场讨论,毫无疑问会对广大青年提高思想觉悟产生巨大的作用。
从这次讨论来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引导青年怎样看待我们这个社会,特别是怎样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很多青年说,他们也曾有过良好的愿望和美好的理想,但是一接触社会,就看到种种不良现象,甚至认为“到处都充满了市侩气”,“一切都令人心寒”,于是得出结论:“人都是自私的”,“人生是丑恶的”。当然,我们可以指出这些青年对社会的观察是片面的,没有看到主流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确实有很多弊病。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它脱胎而来的旧社会的痕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不能低估,特别是我们国家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反封建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封建意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林彪、江青一伙横行十载,更使各种病毒泛滥。青年人不满这种现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的责任是教育青年不要停留在不满上,更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积极参加到党和人民为根绝这种社会弊病而进行的斗争中去。要使青年看到,在我们的社会里,既有弊端,更有敢于和善于与弊端作斗争的力量;既有十分阴险的骗子手,更有同这种骗子手作顽强斗争、终于战胜骗子手的高尚的人;既有黑暗,更有光明;而且后者是占上风的。历史在前进,党和人民也在前进。尽管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有时甚至会受到挫折,但是这种前进的步伐终究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革命者,都会从这种斗争的发展中品尝到人生的幸福。我们难道不应该这样勉励自己吗?
面对这样一场深刻的思想讨论,我们有些党委的领导同志却心存疑虑,觉得不讨论还好,一讨论会引起一大堆思想问题,怎么得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青年的思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组织讨论,假装不知,这些问题还是存在。不但存在,而且因为得不到正确引导,还会朝消极的方向发展。而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拿到报刊上,展开讨论,从中弄清楚青年们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合理的,哪些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次讨论为活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可贵的新鲜经验。多少年来,许多人已经习惯于以“讨论”为名行“围剿”之实,也习惯于搞脱离思想实际的“正面教育”。实践证明,前者是错误的,因为思想问题只能用说理的方法,而不能用围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是失败的,因为回避思想实际,任何正面教育都会变成空洞的说教。这次关于人生观的讨论,特别是《中国青年》杂志的讨论,把青年思想深处的东西端了出来,进行真正同志式的讨论,是感人至深的。正如一位读者在给潘晓同志的信中所说:“要是在四年前,你的信所提出的问题绝不会交青年自己来讨论,只会交法院审判。可是今天,象受了伤的孩子,我们可以在妈妈面前诉说自己的委屈,甚至发泄自己的怨气,敢于掏心里话了。这证明社会公德、民主权利正在恢复。当然,十多年的一场浩劫,我们民族的内伤不是能马上痊愈的,‘妈妈’还有难处。正是由于这一点,才需要我们继续奋斗。”
有少数青年怀疑这次讨论是否“引蛇出洞”,有朝一日,要来个“一网打尽”。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我们吃“引蛇出洞”的苦头已经吃够了。在人民内部,在解决思想问题上,是不应该搞这种计谋的。人生观的讨论,完全是自愿的。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意参加就不参加;愿意听一听,不准备发表意见,那就听一听,可以不发表意见。现在有少数单位对青年横加干涉,还是习惯于搞什么思想政治运动,还是想靠扣帽子、打棍子来解决问题,这是完全错误的,应该坚决改正。
青年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青年中一些思想问题的存在,有着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有政治的、经济的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组织青年讨论人生观问题时,也要注意解决青年的升学、自学、就业、评资、升级、恋爱、婚姻、家庭等各种实际问题。这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不是个别部门的责任,需要全党重视、全社会动手。各级党委要把青年工作放在重要的日程上,充分调动共青团、工会、妇联、政法机关以及组织、宣传、文化、教育、劳动、街道、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热情地关心青年,帮助青年。成年人、老年人属于
“过来的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教育青年,更有益于青年正确认识人生问题。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青年一代一定会在革命人生观指导下茁壮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