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育才”还是“欲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2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育才”还是“欲财”?
上海 茹荻
为了培育人才,各种业余学校、进修班、补习班等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知识、外语水平,的确起了不少作用,是值得称道的。为了补偿这些办学人员和教师的辛劳,对学员酌量收取学费,将其中一部分以讲课费、奖金或其他形式合理发给他们,其余作为举办单位的收入,也无可非议,因为它合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可是,也有的单位以此作为赚钱的手段,收学费是狮子大开口,入学的标准不是考试成绩而是钱。成绩够条件的无钱无法读,成绩不够条件的有钱就能读。如有个单位举办外语进修班,竟然向每个学员一年收费400元!这样一来,很多需要补习、也想补习而收入较低的工人、科技人员只好望“费”兴叹,被关在门外了。希望这样的单位认真考虑一下:究竟是培育人才重要,还是大赚其钱重要?
我们当然不去提倡武训办学的做法,但陶行知、黄炎培等旧中国的教育家,尚且有那样不为私利、唯育才是问的精神,我们新中国的工人阶级教育事业,难道还不应该把育才放在第一位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