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新儿女英雄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21
第4版()
专栏:

新儿女英雄传
袁静 孔欣
插图:彦涵
第十一回 拿岗楼
冬天到春天,
环境大改变;
白洋淀的岗楼
端了多半边。
——民歌

刘双喜这一伙,在冰上坚持了七天七夜。鬼子讨伐队讨伐不出什么结果,反倒受惊、挨打;没奈何,只好撤走了。干部们又藏到村里,活动得更欢啦。
有一天晚上,双喜到程平黑老蔡那儿去开会,到的同志很多。分区的首长报告目前形势:敌人占了这么多地方,兵力不够分配,许多村的岗楼都用伪军把守,正好各个击破,打开局面………双喜回来以后,大伙儿讨论了党的指示,就活动开了。
据他们掌握的伪办公人反映:伪军小队长周斜眼坏得不行,天天要这要那,打得老百姓和保长们飞蹦乱跳;好容易给他找了白面,他把白面全撒在地上,嫌少不要,还骂人:“不操你的妈,你不叫爹!”有两个村干部藏在家里,给他抓去毁了。有一天,他还强奸了一个十四岁的小闺女……老百姓都恨得他牙痒痒的。高屯儿派一个小队员,到他岗楼附近侦察情况,又给周斜眼抓去,大卸八块,说:“他妈的,优待八路军,叫他睡水晶被子!”就把七零八散的尸首,扔在冰窟窿里了。
这天,周斜眼带着个伪军,又到一个村诈财。回去的时候,向村里要了两个冰床,两个民夫送他们回去。冰床一前一后,在冰冻的白洋淀上溜得挺快。周斜眼忽然看见一片苇塘,回过头来问:“咦,这路怕走得不对了吧,怎么走到这儿来啦?”那瘦个儿老乡笑着说:“周队长,你放心吧。我们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淀里来来去去的,就是闭着眼儿也走不差。”后面冰床上那个高个儿老乡说:“着哇!这是条近路,一会儿就送你到家啦。”
周斜眼看着冰床溜进苇塘的濠里了,正想问,忽然觉得后脑上一个什么东西凉冰冰的,听见背后说了声“别动!”就伸过来一只手,把他的盒子枪提走了。周斜眼知道后脑瓜儿上顶的是什么,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后面冰床上那个伪军,早也碰上了一样的运气。
冰床停下了。他两个给押进苇塘里。那高个儿老乡!高屯儿,把周斜眼拉到一边,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的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你把脸背过去!”周斜眼脸上没一点血色了,还想说话;高屯儿把他一推,照后脑瓜@的一枪就打死了。
旁边那个伪军,吓得浑身打哆嗦。瘦个儿老乡——刘双喜说:“你别怕!咱们只杀最坏的;只要你以后不给敌人做事,就放了你。”那伪军愿意回家为民。双喜高屯儿教育了他一顿,叫他先帮着作一件事,再放他回去。
当天晚上,同志们带了枪,暗暗把岗楼包围了。刘双喜穿了周斜眼的军装,由那个伪军引着,到岗楼底下。伪军喊:“快放下吊桥,队长回来了。”里面的伪军不提防,连忙放下了吊桥。双喜一声不响的走进去,突然拔出枪来,把他们比住了;高屯儿一伙人冲进去,一枪也没打,就把岗楼拿下了。
伪军缴了枪,都放回家去。岗楼一把火烧掉了。

一天后半晌,双喜他们四个人都是治鱼的打扮,脚上穿着“牛皮绑”,带着“脚齿”。两只冰床上放着凌枪、鱼篓子。高屯儿牛大水都拿着五股鱼叉,站在两个冰床的头上;后面双喜赵五更使篙丫子一撑,冰床溜了个快。
一会儿,来到小蒲村,望见岸上岗楼底下,有个伪军在站岗。他们就沿着岸,慢慢的撑。高屯儿的鱼叉上,吊着个大鲤鱼,活蹦鲜跳的甩着尾巴。那伪军见了,忙喊:“喂,打鱼的,过来过来!”高屯儿说:“嗳,我们忙着呢。老总你有什么事啊?”伪军一面走过来,一面喝着:“他妈的,过来!我瞧瞧,你拿的是什么?”
两个冰床在一棵大柳树底下傍了岸。那伪军跑过来,站在岸边说:“我们班长正想吃鱼呢;就留下这条大鲤鱼,以后你们来拿钱。”说着伸手就来抢。高屯儿说:“老总,你慢着!这条鱼前面岗楼上已经定下了。以后叉下大鱼,再孝敬你吧。”伪军不依。双喜忙说:“先生,你别着急;你要大鱼,这篓子里还有呢,才叉上来的,都活着哩。”伪军说:“小了我可不要!”就弯下腰来看。
刘双喜不慌不忙,从鱼篓子里掏出手枪来对着他,说:“别作声!”伪军吓呆了。高屯儿说:“嚷就打死你!”一手把伪军的枪夺了。双喜说:“你可别害怕,咱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好好儿说给我们,班长和弟兄都在哪儿?枪在哪儿放着?”那伪军上牙打着下牙,说:“我我我说,你们饶命!楼上没人,他们都在北北北屋;班长怕弟兄开小差,枪都在他东间墙上挂挂挂着呢!”
正说着,又有一伙治鱼的撑着冰床子来了。双喜向他们招手说:“来吧来吧,叫咱们送鱼呢。”他们过来了。大水高屯儿左手提鱼,右手拿枪,大袄搭在胳膊上盖着枪,走在头里;一伙人把枪揣在怀里,跟在后面。来到岗楼下面,进了栅栏门,闯进北屋一看,堂屋没人,西间有几个人围着火,脱了衣裳在搓疥;东间那班长身上罩了一块大白布,一个师傅正在给他剃头呢。
大水高屯儿直奔东间。班长斜着眼睛看见鱼,笑着说:“哈!送鱼来啦?”高屯儿亮出枪来,对准他说:“着,吃鱼吧!”班长吓傻了眼儿。剃头师傅剃了半个脑袋,一害怕,刀子掉在地上了。几个“治鱼的”奔进来,把桌上的盒子枪和墙上的大枪都抢了。大水高屯儿把班长捆起来;一面对剃头师傅说:“没有你的事儿,你还不跑?”那师傅一听口气,就知道是八路军来了;拿上他的东西,很高兴的跑出去了。
西间的伪军可发觉了,披上袄儿就想逃走。牛小水、赵五更一伙人,早拿枪堵住了门口,喝着说:“谁跑?叫他吃黑枣儿!”只一阵工夫,一班人连班长全押到了岸边。
附近的老百姓得到消息,都欢天喜地的,偷偷把冰床子送来;双喜他们就把俘虏和胜利品,一下子都载走了。留下大水高屯儿放火烧岗楼;老乡们帮忙用席子卷成筒儿,底下点着柴禾,火头顺席筒儿窜上去,烧了个旺。楼上的手榴弹忘了拿,轰隆轰隆的炸得怪响。有些老百姓这才知道;说:“吓呀,八路军多会儿来的呀?怎么见也没见着,就把岗楼端啦!”

这天,黑老蔡来了。他们县委分了工,几个委员深入各区,直接领导对敌的斗争;黑老蔡就分配在这儿。
晚上,他了解情况以后,就跟大伙儿商量,要拿大杨庄的岗楼。在西部白洋淀,这是最大的一个钉子,非拔掉不行,恰巧那儿的伪队长就是张金龙;李六子在他手下当班长。同志们愤恨的说:“张金龙坏透了,咱们先拾掇这家伙!”许多人主张,把张金龙抓来,给牛大水报仇。
可是,张金龙这小子很刁滑,人少不出村,提防得很紧。岗楼又造得挺严实,外面两道铁丝网,站着双岗;天一黑就下锁!还有恶狗守着;楼上房上都有放哨的。村里办公人也给勾结得紧紧的,没法掌握。大家商量了半天,想不出一个办法。
杨小梅说:“我的姥姥家就在那村,我先进去看看怎么样?”牛大水不放心的说:“这怕不行;听说你舅在岗楼上当差,你去,他不把你毁了?”旁人也怕出错,不叫她去。小梅坚持要去看一看,说就是不成也坏不了事儿。黑老蔡叫她小心些;当天晚上,送她到大杨庄村外,小梅就偷偷突进去了。
小梅去了三天,还没有回来。同志们很担心;秀女儿急得哭了。黑老蔡也怕这事儿不大把稳,说:“今天夜里再不回来,明天我们突进去看看。”牛大水也愿意一块儿去。几个人在小屋里直等到半夜,小梅可回来了。
她脸蛋冻得通红,一边鬓发上结着冰花,两只灵动的大眼睛望望大伙儿,喜洋洋的笑着,一边撩开棉袄的大襟,一边对秀女儿说:“快拿把剪子来!”秀女儿拿了剪子,笑着问她:“你出什么花样儿呀?”小梅手冻僵了,叫秀女儿把她底襟的角儿拆开,拿出一张纸来,递给黑老蔡。
几个人连忙凑在油灯跟前看,那是一张麻纸,上面用铅笔画的横一道,竖一道,小方块儿,小圆圈儿,乌七八糟,不知道是些什么。大家笑起来:“你这是闹的什么玩艺儿呀?”小梅笑着说:“有了这玩艺儿,岗楼准拿下啦。”大家都莫明其妙。
小梅用手指头点给他们看:“你们瞧!从南往北数:这是淀,这是堤,这是平地,这是深沟;上面一顶吊桥,过了桥,这两道曲里拐弯的是铁丝网,有一人多高,满是铁蒺藜;铁栅栏门上一把大锁,门里边这几个小圈儿是五条狗。再往里是大门,钥匙张金龙拿着;进大门头一进院三间北屋,住一班人;北屋顶上这个小三角儿,是抱角楼,日夜都有岗。第二进院,这个大圆圈是个大岗楼,一共四层,有三丈高;最高一层也是日夜都有岗;第三层上住着李六子,第二层上住一班人。第三进院,这两个方块儿是东配房,一明一暗,张金龙这王八蛋就住在里间,迎门搭的床铺,护兵在外间睡;西配房闲着;北屋是两层楼房,楼上也住一班人。这三进院子,四周围的墙又高又厚,就跟城墙似的……”
秀女儿忍不住打断她说:“嗨,真腻歪人!你说了这么半天,可到底怎么进去呀?”牛大水也说:“真他妈的难搞!”
小梅笑着说:“你们别着急,听我说下去么。这一所房子,原来是朱百万的宅院,后面还有三进院子;过道门是堵死了,没法进去。这二层楼上的三间房,东西两间,后面都有窗户,很高,都用砖垒住了………”秀女儿气闷的说:“唉,说来说去,还是个进不去么!”
小梅心里可有个底儿,含笑的眼睛望了望大伙儿,说:“这就进去啦!这两个窗户,堵了砖,可是没勾泥,能拆下来哩!”
双喜寻思着说:“这二层楼上不是还住着一班人吗?”小梅说:“东边这一间是个过道,有楼梯,不住人。”牛大水问:“窗户后面是个什么地方,怎么过去呢?”小梅指着她的地图说:“这不是画的挺清楚啊!你们瞧:北边这个大门,原是朱家的后门,前面修了岗楼,朱家就从北边这个门出入,咱们要从朱家这个门进去,左手有个小门,里面是个大挎院,闲着的,挺长,一直能通到二层楼的背后,要是贴着西墙根走,四层楼上站岗的也看不见。”
到这时候,谁的心里也都豁亮了。黑老蔡的眼睛快活的闪着光,望着杨小梅,说:“哈呀,小梅,真难为你!这次要拿下岗楼,首先是你的功劳!”大家都很兴奋。小梅笑着说:“开头我舅不敢说,我好容易跟他谈通了。他什么都告诉了我,就是不敢给我们引路。这也不碍!以前我到朱家去过,这条路我还熟。”
大家商量好怎么样打,天不明,秀女儿和牛小水就出发,给同志们送信去了。
(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