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改革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上海试办三百多户经济联合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3
第1版()
专栏:

改革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上海试办三百多户经济联合体
据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 上海经济部门结合经济调整,突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受隶属关系的束缚,大力推进工业改组和企业联合。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先后试办了三百多户经济联合体。
这些经济联合体,从联合的形式看,有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工农、城乡之间的联合,跨地区、跨省市的联合,工商、工贸之间的联合,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联合,生产企业与学校、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等等;从联合的内容看,有在资金、厂房、劳动力上的联合,技术上的联合,燃料、原材料供应上的联合和销售方面的联合。另外,在企业之间还有大量的经济协作关系,以合同为纽带,使不同企业建立松散的经济联合,如物资协作、技术协作、加工协作等。
实行经济联合,适应了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改变“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不合理状况,合理地组织生产,较快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上海手工业局围绕发展名牌产品,在本行业内组织了总厂和联营工厂共44个,使运动鞋、华生牌电扇、电熨斗等市场畅销产品大幅度增产。这个局还有部分工厂和街道、社队集体工业共同组建了58个联营企业,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增加产值三亿多元,安排劳动力17,000人。实践证明,以工业城市为中心,围绕重点产品,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的界限,逐步地把企业合理组织起来,是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管理体制合理化、企业组织合理化,挖掘现有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必由之路。
上海市和全国各地在经济上的联系历来比较密切。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这种联系又有了新的内容,出现了跨省市的联营企业、“补偿贸易”、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使上海同兄弟省、市、自治区之间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联系。到目前为止,仅上海手工业局就同其他地区签订了24项“补偿贸易”协议。去年,上海手工业局通过补偿贸易,支援了兄弟地区的工业生产,也从兄弟地区获得了二千多吨纸张、六十多万米丝绸、22万平方米皮革、一万立方米木材坯料、3,500吨水泥等,部分满足了工业生产的需要。上海工业和商业、物资部门,还成立了许多跨地区、跨省市的联合销售组织和产供需联合经营组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