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向在延安战斗过的老同志报喜 陕北老区连续三年全面丰收 广大农民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光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11
第1版()
专栏:

向在延安战斗过的老同志报喜
陕北老区连续三年全面丰收
广大农民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光景
本报讯 本报记者冯森龄、戴国强报道:三中全会以来,陕北革命老根据地连续第三年全面丰收,根本扭转了多年贫困的局面。艰苦奋战在陕北的好些负责干部十分兴奋地希望记者把这个好消息转告曾经战斗在陕北的老同志们,请他们放心,请他们回延安来看看!
11月下旬在延安召开陕北老区工作会议,回顾了三年来陕北经济形势的大变化:
今年延安地区虽然先旱后涝,粮食总产量仍然超过了丰收的1 979年,达到 9.2亿多斤;榆林地区粮食总产量则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超过了13亿斤。同时,两个地区的油料、杂豆、烤烟、大蒜、水果都全面增产。牛、马、驴等大牲畜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猪、羊、家禽的饲养量和出栏数都是建国以来最多的。
对于改变陕北的贫困面貌,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十分关怀。1970年3月,根据周总理建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在延安地区插队的北京知青座谈会。会后,又根据总理指示,北京市派出1,248名干部到延安地区帮助工作,支援经济建设,并先后拨出支援建设款7,000多万元。1973年周总理来延安时,殷切希望延安能迅速改变贫困面貌,并提出了“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回北京以后总理又批准给陕北每年增拨水利专款1,500万元。可是,那时在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下,周总理的要求未能实现。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陕北才真正好转了。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为改变陕北长期来单一抓粮、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从当年起制定并认真贯彻了“农林牧并举,逐步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在努力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同时,逐步建成林牧基地”的方针。特别是今年以来,逐渐推广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陕北广大农村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陕北农村形势的好转出人意外。陕北农民说:“党的政策威力大”。
多年来耗费了巨大代价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群众吃饭问题,如今基本上得到了解决。1978年,延安和榆林两个地区人均生产粮食只有600多斤和500多斤,当时,有半数左右的生产队人均口粮在300斤以下。每年,这两个地区要吃4,000万斤到5,000万斤国家返销粮。而从1979年开始,粮食产量以每年递增一成到二成的幅度增长,粮食征购任务又由原来占粮食总产量的10.5%减到7.2%,一增一减使农民多得了3亿多斤粮食,超过了过去国家返销粮年平均数的6倍多。特别是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普遍推行后,大多数农户都得到了较多的超产粮,使陕北绝大部分农户现在占有的粮食,能自给有余了,并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作到了“耕三余一”。自然条件最差的吴堡县,今年已有三分之一的生产队作到了“耕一余一”。据志丹、安塞、米脂、佳县、子洲等县统计,今年产万斤粮的户约占到总农户的五分之一左右。
从1979年开始,陕北两个地区每年平均人工造林近200万亩,种草130多万亩。三年共新增造林面积593万亩,等于1978年前累计造林面积的53.9%,新增草地面积405万亩,比过去二十多年种草总面积还多。这不仅对提高地面覆盖率、恢复生态平衡,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有着治本的作用,并为发展畜牧业扩大了饲草来源。截至今年10月底,两地区牛、马、驴、骡已达到61万多头,比三年前增加了近10万头,羊443万多只,生猪饲养量98万头,都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以林牧为主的多种经营总收入,榆林地区在1978年不到5,000万元,去年达到1.3亿多元,今年又有增加。由于自留地的扩大,自留山、自留林、自留草地的划拨,自留畜的发展,家庭副业的增加则更多。据志丹、米脂、吴旗、佳县、子洲、榆林、横山等县统计,今年家庭副业收入,按人平均一般100元左右。许多社队都涌现出了一批户养五、六头大牲畜,七、八头猪,七、八十只羊的“冒尖户”。
陕北的工业基础薄弱,过去兴办的一些“五小”工业,大多成了连年亏损的经济包袱。去年以来,两个地区工业战线的情况也在好转,延安地区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当地有资源的卷烟产量比前年增加90%,皮革产量增加2.7倍,毛线产量增加5.5倍,使工业积累增长了74%,甩掉了背了十年的经济亏损包袱。榆林地区以皮毛为原料的皮革、毛线、毛毯、地毯等产品的产量都大幅度增长。重工业着重发展石油、煤炭等地方资源。原油产量年年大幅度增长。地方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来源。仅榆林毛纺厂和延安卷烟厂去年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都分别占到本地区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陕北群众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根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农村修窑盖房45万孔(间),约有半数农户住进了新窑或新房。米脂县在1978年前全县农民住窑5万多孔,而近三年中新建的就有2万多孔。建筑材料也是陕北供不应求的紧张商品。市场也出现了购销两旺、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两个地区农副产品的收购量和集市贸易的交易额,都是一年多于一年,在猪肉、禽蛋、蜂蜜等产品因运销困难而限购的情况下,近两年农副产品收购量都上升了5%左右。据榆林地区调查,近三年来全区农村购买力增加了5,000多万元。(附图片)
陕北志丹县积极鼓励社员户养家畜。图为城关公社社员边守义饲养的羊群。他全家九口人,男女劳力三个,养羊五十六只。仅畜牧业一项就收入一千二百三十元,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五。姚宗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