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南京居民王曼新在专家帮助下取得突破性实验成果 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 这项技术有益于减少因生产和使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广泛应用将对发展农业发挥重要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2
第1版()
专栏:

南京居民王曼新在专家帮助下取得突破性实验成果
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
这项技术有益于减少因生产和使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广泛应用将对发展农业发挥重要作用
新华社南京12月21日电 记者浦金报道:在非豆科植物上能够诱发固氮根瘤吗?——这项当代的农业科学研究课题,已经在南京取得突破性的实验成果。
南京市居民、科学技术爱好者王曼新三年多来运用物理方法,先后在禾本科、十字花科、茄科、菊科等60多种植物上诱发出固氮根瘤。经采取生理生化测定、微生物培养分离、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检验以及小面积生产试验,都证实他所做的人工诱发根瘤是成功的,具有固氮能力。
王曼新进行的这项科学实验得到一些专业科研人员的热情支持与帮助。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黎先栋对王曼新人工诱发的根瘤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分离出多种纯菌,又进行了纯菌交叉回接试验,在小麦、玉米、向日葵等作物上长出了根瘤,并测出了固氮酶活性。纯菌回接试验的成功不仅证实了王曼新人工诱发根瘤的成功,而且为人工诱发固氮根瘤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海编辑出版的《自然杂志》曾先后刊载王曼新的文章《作物根瘤的人工诱发》、南京大学生物系讲师蒋虎祥用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根瘤菌形态的报告:《人工诱发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菌类吗?》以及多幅图片,介绍这项科研成果。
豆类作物有自然形成的根瘤,与根瘤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无机盐类、从而源源不断地供给它的寄主以氮肥。现在非豆科植物经人工诱发长上根瘤,有益于减少因生产和使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益于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这项技术如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对于发展农业,实现增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