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春节首都舞台(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7
第4版()
专栏:

春节首都舞台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谁是强者?》,以勇于向严重障碍四化建设的“关系学”歪风挑战而受到观众欢迎。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西藏话剧团演出的八场英雄史剧《松赞干布》,描写公元七世纪统一吐蕃、施行新政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与旧豪强贵族及保守势力进行斗争,引进先进文化,振兴民族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在《海峡之声》音乐会上,王结实、谢莉斯为听众演唱献给台湾同胞的歌——《团?的月亮》。 本报记者 许林摄
由著名舞蹈家陈爱莲主演的舞剧《红楼梦》,是编导根据同名古典名著改编的。全剧的舞跳语汇,音乐,以及布景设计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雅、含蓄,充满诗情画意。图为第六场:黛玉焚稿。
新华社记者 王辉摄
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主演的《柳河湾》,表现农村克服左的错误后出现的由穷变富的欢腾景象。 本报记者 陈志摄
红旗越剧团演出的越剧《春闺梦里人》,通过对明初堕民后代梅光远的理想和爱情被破坏的悲惨遭遇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血统观念的反动本质。
 红旗越剧团供稿东方歌舞团为观众演出斯里兰卡舞蹈——罐舞。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中央歌剧院演出的法国著名歌剧《卡门》,表现了吉普赛女郎卡门酷爱自由,不畏强暴,向封建资产阶级夫权争取自由的反抗精神。
本报记者 陈志摄
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五幕喜剧《龙飞凤舞》,通过丁满升和李二婶在丰收之年与自己多年失散的亲人重新团聚的故事,反映了八十年代新农村一派玉龙翻飞、金凤起舞的景况。 中央实验话剧院供稿
北京京剧院四团演出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图为剧中人王熙凤。  刘玉茗摄
中国京剧院三团演出的京剧《汉宫惊魂》,是根据传统戏《打金砖》、《姚期》改编而成的。剧中表现了东汉初姚刚打死私立“禁地”的太师的一场风波。 本报记者 陈志摄
北京杂技团青年演员表演富有民族特色的狮子舞。 北京杂技团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