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海内忧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1
第8版()
专栏:拾柴集

海内忧心
习书
“……豪华餐馆,每张餐桌上都用一盏中国式的油灯,取代辉煌的电灯,据说可以烘托出一种古雅的朦胧气氛。”“……更有趣的是,有位青年工人买到一把陶制夜壶,兴冲冲拿回家摆在客厅的壁炉架上观赏。”
我从《美国圣诞节前的“中国热”》这篇文章里看到了上面的一段话。
外国人把昏暗的中国“油灯”誉为“古雅”,也许还能理解;把“夜壶”“兴冲冲”地摆为“观赏品”,这是可能的实事,却又有点荒诞。站到我们本民族的立场上来认识,这些是否就是我们的“胜利”呢?是否就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呢?是否就体现了我们的“东方文明”呢?我以为不是!
反过来说,喇叭裤、长头发等等是否就是“西方文明”冠于全球的例证呢?我认为也不是!
是什么呢?读过鲁迅书的该知道:蔑视不该不必蔑视,崇尚不该不必崇尚,都是构成阿Q形象的不同性格侧面,都是心灵的豁缺,也都是损害民族尊严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人精神空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也不能说没有这种人。对于外事外物,我们有些人抱了什么样的接受态度?——精神的,物质的。对于自己的民族做了什么样的估价?——精神的,物质的。这是值得引人深思的。
事实说明,“中国热”和“外国热”的“热头”上都有生长“癞头疮”的可能;“东方”、“西方”都有某种“病态心理”。问题早已被人发现了,关注了,可是要扭转起来并不容易。从对自己的民族负责出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在笑过别人把“夜壶”当做“观赏品”以后,再想一下别人会怎样笑话我们!
我所见的文章登在“海外掠影”栏里,故这篇名就叫“海内忧心”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