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在城市普遍进行经济形势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27
第1版()
专栏:社论

在城市普遍进行经济形势教育
在广大城镇,包括厂矿企业中,正在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形势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消除一部分人的误解和疑虑。这对于提高城镇人民的政治觉悟,鼓舞士气,大有好处。在经济战线上,通过提倡精神文明,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加上经济形势的教育,职工群众的精神必将大为振奋,社会风尚必会进一步好转,促进经济形势的顺利发展。
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在农村,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超购加价,使广大农民获得很大好处。在城市,安排了2,600万人就业,每个家庭就业人数多了,工资收入相应增加。去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比前年增加40多亿元。几次调整部分职工的工资,按月发放奖金和副食补贴。这就使绝大多数城乡人民的实际收入有了较多的增加,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和企业拨出大量资金,兴建了2.2亿平方米城市住宅。用于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销售价格补贴,仅粮、油即达300多亿元。用于城市交通、自来水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文教、卫生、医疗、托幼等事业的建设投资,每年也有几十亿元。总之,三年多来,国家用在改善人民生活上的钱,是建国以来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我们并不隐讳,国家财政仍有一些赤字,国民经济潜在的危险还未完全消除。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教师和集体企业一部分职工,收入增加不多,有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相当数量的职工家庭,住房仍然比较拥挤,各个城市都有缺房户。这些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将会逐步解决,有的正在解决。
有些干部、群众,围绕经济方面的某些具体问题,比知,某些商品涨价了,个人生活上还有某些不方便,等等,产生这样那样的意见,影响聚精会神地进行生产和工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个人接触的事物、所处的环境、了解的情况各不相同,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出发点不同,更多的情况是只看到个别没有看到整体,只看到局部没有看到全局,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种情况,了解群众的情绪,研究群众的议论,把经济形势的宣传教育搞好。只要领导重视起来,干部、群众中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讨论解决的。
对我们的经济形势,应该理直气壮地进行宣传。要实事求是,用生动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去说话,既要讲已经取得的成绩,也要摆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对物价问题,既要承认某些商品销售价有所上涨,对人民生活也有影响;也要说明在人民生活费支出中占很大比重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是基本保持稳定的。要把少数商品暂时短缺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别开来,把某些商店变相涨价、自行提价与国家有计划地调整价格区别开来。只要把经济形势的全貌,事物的真相,向人民群众讲清楚,广大群众自己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进行经济形势的宣传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从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本单位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过去进行形势教育,往往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职工思想,结果收效不大。这次进行形势教育,一定要深入群众作调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常州市很多工厂事先摸清职工的思想,理直气壮地解答问题,效果就比较好。
组织群众讨论,进行算账、对比,是个好办法。近两年来,我们国家每个城市、企业以至家庭,在经济上都有不小的变化,都有一本经济账。宁波市绣服厂一位支部书记在算账以后说,这几年,一是职工口袋里的钱多了,二是物价涨了,三是收入支出相抵,口袋里的钱还是多了,四是有些青年要求也高了。这话说得很客观、很深刻。我们要广泛采取这种算账对比办法,算经济收入账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算国家补贴账看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算生产发展账看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必要性,使群众尤其是青年从自身生活的改善中看清整个经济形势确实好、党的政策确实正确。这是一种群众自我教育的好形式,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容易接受。
进行经济形势教育,要牢固地树立国情观念。我们国家底子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还落后,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现在生活虽然有所改善,毕竟是初步的,要想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生产。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正确处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依靠城市职工,为国家分担困难,多作贡献,努力把生产建设搞上去。只有艰苦奋斗,搞好生产建设,才能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