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阅读
  • 0回复

依靠自己力量开发利用二十多年 我国空间科技发展迅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8
第1版()
专栏:

依靠自己力量开发利用二十多年
我国空间科技发展迅速
先后发射了11颗不同类型的试验卫星,研制成功投入使用的有两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正在研制一种三级液体火箭,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卫星发射场和地面观测控制网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在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走访了我国空间科学技术部门。他们提供的材料表明:我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空间科学技术,开发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取得显著成绩,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惊人的。
专家们说,我国空间探索活动,是从1958年开始研制、试验探空火箭为起点的。通过探空火箭的研制、试验和应用,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有关的空间物理探测数据,为研制人造卫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以后,已先后发射了11颗不同类型的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其中,有三颗卫星在空间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安全着陆;有三颗卫星是在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十多年来,我国自行研制、并已成功地使用的运载火箭有两种类型。目前正在研制CZ—3运载火箭,这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
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卫星发射场和地面观测控制网。座落在我国西北部甘肃省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在卫星入轨前有相应的跟踪测量手段,可以及时地监测和控制运载火箭与卫星。我国建成的国内地面观测网,经过不断补充,逐步完善,现在已能适应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要求。地面控制中心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渭南。还新建了跟踪测量船,可以根据需要扩大观测区域和提高观测能力。地面观测网很好地完成了包括使卫星准确返回预定地区的测控任务。
我国研制并多次发放了高空科学气球,进行大气的平流层和中层的大气物理、高空物理等方面的观测、实验。气球的最大容积为1万立方米,载重150公斤。
专家们介绍,在空间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云南、陕西等天文台,用光学和射电的方法,对外层空间包括太阳在内的星体进行了观测,通过地磁、宇宙线、电离层等观测台站,对宇宙线、磁场、电离层参数等进行了观测和记录;并结合探空火箭、气球、卫星获得的资料,综合研究了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环境的影响和规律。卫星的遥感资料,在我国土地资源清查、林业监测、区域地质、水文调查、矿藏勘察、地震、海洋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卫星通信方面也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有些单项空间技术,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也得到了应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