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义乌县城阳供销社推行经营责任制面貌一新 打破“铁饭碗”坐商变行商 购销大活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9
第1版()
专栏:

义乌县城阳供销社推行经营责任制面貌一新
打破“铁饭碗”坐商变行商 购销大活跃
编者按:农业、工业战线的经济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正在推动商业工作的改革,例如,打破“铁饭碗”,推行责任制,等等。目前商业战线上已经开始出现不少新经验、新事物。但总的说,这条战线上的老问题、老框框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与开创新局面的形势不相适应。这些年来,我们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工农业方面的问题,对商业问题的研究不够,这个问题显得更突出了。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抓这个问题,把商业工作推向前进。
本报讯 记者沈世纬、虞云达报道:浙江省义乌县城阳供销社,打破商业经营长期吃“大锅饭”的局面,推行“购销规定任务,利润逐级包干,超额比例分成”的经营责任制,供销社面貌大变。今年1至9月,供销社的采购额、销售额、利润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九点五、二十一点五和十二点三;管理费用下降百分之三点九,还加快了资金周转。
城阳供销社下辖生产、生活、采购3个站,10个供销分社,共有76个门市部,280余名职工。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供销社推行了“定、包、奖”经营责任制,尽管还不够完善,但由于革了“大锅饭”的命,把职工的权、责、利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显示出了优越性。
首先,推行经营责任制后,各供销点和门市部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被动状况,发挥了职工们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为了摸清实行大包干后农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供销社组织了三个调查组,深入农户进行调查,了解到农民对箩筐、喷雾器、打稻机、化肥等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大增,就四处联系,从江西、江苏和本省产地采购了一批化肥、毛竹和喷雾器。为了让农户及时用上打稻机,他们又千方百计组织原材料,请社办企业就地加工。今年1至6月,他们就完成了全年供应21万件中小农具的任务,为农村提供了大量急需的生产资料。
二是改变了官商作风,变“坐商”为“行商”。实行责任制后,许多职工感到三尺柜台的服务范围太小了,就积极主动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使一些过去积压的商品成了畅销品。
三是实行责任制后,“铁饭碗”打破了一角,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农具门市部想农民所想,请来一些长于书法的同志,免费为农民“号”字。这家门市部今年以来为此耗用的墨汁就有60斤。生活站棉布门市部的职工,学会了剪裁技术,免费为顾客剪裁款式简单的衣裤。
四是讲究经济核算,降低费用开支。实行经营责任制后,激发了职工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职工们十分关心经营成果,尽可能做到增收节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