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高尚的情操 优美的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2
第8版()
专栏:

高尚的情操 优美的艺术
陈玉刚 陈玢
怀着对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崇敬和悼念心情,我们翻译了这部《马克思青年时代诗选》。马克思的诗歌作品约有200多首,按其保存情况约可分为七部分:《狂热之歌》、《爱之书》(第一集)、《爱之书》(第二集)、《诗歌之书》、《献给父亲的诗》、《记在索菲亚纪念册中的诗》、《记在索菲亚笔记本中的诗》。马克思的这些诗篇约写于1833年至1837年之间,正当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波恩大学、柏林大学读书时期。
马克思的诗歌,思想深刻,诗味醇厚,艺术感染力强,富有强烈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他的某些诗篇,如《查理大帝》、《人生》等写作时作者只有十五岁,而诗中已闪耀着少年时代的马克思的崇高的思想光辉。诗人以极其饱满的热情表示对人生的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赞扬。这些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的气势和豪放雄浑的意境,在马克思的同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马克思写了很多献给燕妮的诗歌。这些以《致燕妮》为题的抒写爱情的诗篇,表现了革命导师青年时期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的道德情操。他不是把爱情当做个人狭隘感情的寄托,而是作为鼓舞自己奋勇前进、凌空翱翔的力量。1837年马克思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提到自己的诗歌时说:“含糊的,不定型的感情……完全出自头脑中的杜撰,用浮泛华丽的词藻代替了诗的意境。但是,这些诗里也可能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渴望——这就是这些诗的特色。”
马克思的诗歌是他在革命理论、学术著作以外留给我们的又一笔宝贵财富。这些感情真挚、诗意盎然的诗篇正是马克思追求美的心灵的结晶,诗中所反映的革命热情和理想,能给人以前进的鼓舞力量。
翻译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诗歌的翻译尤其困难。“诗无达诂”,从某种意义上看,诗是不能翻译的。我国有些诗意浓郁、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后索然无味,其原因就是古今语言色彩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规律不同。同一个民族的古今语言的互译尚且如此,更何况翻译外国诗歌。
我们自识学识浅陋,翻译马克思的诗歌是力不从心。可是,当我们为这些优美的诗歌所吸引、所感动,从中得到思想启示和美感享受的时候,就想:如果把这些诗歌介绍给我国读者,特别是介绍给青年朋友,让大家共享欣赏华章的幸福,将是很有意义的。抱着这种愿望,我们试译了这部诗选。如果这些拙劣的译文能把马克思诗歌的精华表达于万一,我们就感到最大的安慰了。
〔编者附记〕文化艺术出版社在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际,将出版《马克思青年时代诗选》一书。这里发表的几首,是从书中选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