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邀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2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邀角
人们提出科技干部可以接受厂矿的技术承包,这使我想起了过去京戏演出中的邀角制度。
从前北京的戏园子几乎每天都在换戏,换演员。连演三天就算是长的了。各种行当、风格的不同剧目轮换着出现,满足了观众广泛的欣赏要求。这办法有利于出人、出戏、出流派,使不同行当的人才平均发展。演员大多坐在家里,等候戏院上门邀请。有较完整班底的剧场只要邀几位主要演员就行了。出码头也不必兴师动众。名演员自己组成的班社,如梅兰芳的承华社算是最稳定的,但也时时调整、补充,并非一成不变。当然,那时邀角的是老板,他们是把观众的口味与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的。
今天我们的演员阵容是庞大的,但同时又并非实力雄厚的。大家分别被“固定”在国营或集体的许多剧团里,要请就是一个整团,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运布景道具就要多少节车皮。今天“邀角”的是国营或集体所有制剧团的经理们,他们要把人民的要求和利益结合起来,在“邀角”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困难。是不是可以参照从前的经验取其优点,使现行办法有些变动呢?也许有困难,甚至出些流弊,但用不着过于担心。我相信无论如何,今天的经理们是不会推出《纺棉花》、《大劈棺》“以飨观众”了。 朱慧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