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坚持有领导有步骤的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6
第1版()
专栏:社论

坚持有领导有步骤的改革
在党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正在进一步展开。机构改革,在多数省、市已完成了领导班子的调整,部分省进行了市管县等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工商业的改革,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城市的综合改革,在扩大试点。劳动、人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政法等方面的改革,也逐步开始。我们国家确实出现了一个各行各业、条条战线都在酝酿改革、着手改革、推进改革的新局面。
目前许多方面的改革,尽管是初步的,但已经收到了好的效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拿城市工商业来说,实行有领导有步骤的正确的改革,克服平均主义,企业就增添了活力,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出来,经营管理得到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正如有些职工说的,这是“革了‘大锅饭’的命,鼓了勤快人的劲,治了懒人的病”。其他方面的改革大体上也是如此。凡是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去做的,都取得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的实践中加深了对改革的认识,改革的要求很迫切,劲头很大。同时,通过改革实践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信心。
当前城市经济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总结经验,正在有领导有步骤地前进。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没有准备地急于求成,也不能抱得过且过的态度。必须坚持有领导有步骤的改革,这就是说,必须按照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其他方面的需要坚持改革,而这种改革必须是有领导有步骤的。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能放任自流,偏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城市不同于农村。工业、商业不同于农业。文教、政法既不同于农业,也不同于工业、商业。各部门的性质不同,所需要改革的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一哄而起和一刀切的办法是不能允许的。不同战线的领导部门必须首先充分地了解情况,对于需要改革的具体内容和需要如何改革的正确方针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任意地以打破条条框框为借口,造成群众说咋办就咋办的无组织状态。这将不是正确地领导改革,而会使改革走弯路,使国家、人民和各单位职工遭受损失,给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改革造成障碍。我们既要看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看到城市中许多方面的改革比农村的改革复杂得多。认识这种复杂性,就要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真正从实际出发,决不能不加区别地照搬农村改革的经验。领导者要深入到第一线去,调查研究,搞好试点,摸索规律,这才是积极的态度。因为改革的复杂性而犹豫观望,裹足不前,是不对的。对改革只有一般号召,不抓典型,不作规划,或者虽有试点,但领导者并不亲自过问,精心指导,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不加以认真的正确的解决,也是不对的。
今年要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但要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适当地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一点,我们在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各种重大比例关系正在趋于协调,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调整、整顿和改革,常常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任何一面都不应该偏废。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方面需要继续试点和积累经验,有的是已经看准了的,就应当积极推行。例如利改税,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步子就可以迈得大些。关于这个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作出了统一的决定,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决执行。
衡量一项改革方案、办法、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可行,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站得高些,就是不仅从局部的角度看问题,更要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例如经济体制的改革,只有当企业的改革不仅符合本企业和本企业职工的利益,而且首先符合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要求,有利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家和广大人民,才能达到改革的真正目的。如果局部改革所实现的利益是建立在有损全局利益基础上的,那就违背了改革的目的、原则和要求。如果局部“活”了,全局却活不起来,这种“活”就不是真正的活,也不能持久。看得远些,就是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今后。例如企业内部处理分配问题,就要瞻前顾后。不能只考虑当年,还应当考虑第二年、第三年乃至更远。政策、办法定在合理的基础上,人的积极性才能持久;如果不合理,积极性就难以巩固。
在改革过程中,从领导机关到基层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现在越来越多的干部和群众理解改革,拥护改革,积极参加改革。也有一些人由于没有摆脱“左”的思想影响,跳不出老框框,或者出于个人利害得失的考虑,对改革有疑虑或抵触。
同时也必须承认,有一部分职工群众只考虑自己一时的利益,而不首先考虑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也会把改革引入歧途。因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广大职工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的意义、目的和方法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党的改革方针和政策。各方面的改革,都会涉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为了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必须进一步加强而决不能丝毫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四项原则、四项保证,特别是其中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与损人利己、损公利私、损大公利小公的“一切向钱看”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本位主义思想,毫无共同之点。比方搞好商业承包,就要在职工中深入进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消费者四者利益的教育和商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等,批评和制止那种不顾国家利益、往消费者身上转嫁负担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进行改革,既要出物质成果,又要出精神文明。必须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同各项改革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改革,就是破旧创新。改革,又是一种试验。新事物的出现,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对改革采取清醒的、稳步前进的方针,这就可以避免混乱和来回折腾。在改革中出现一点毛病,发生一点问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只要我们及时地、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就会使改革不断完善。农业改革是成功的,成绩巨大,但少数地区也曾出过一点毛病,如把双包责任制当成分田单干。可是由于领导头脑清醒,很快就纠正过来了。其他某些还存在的缺点或新出现的问题,只要认真对待,也都可以解决。城市中的各项改革,虽然复杂得多,但是事前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进行时经过认真的试点,及时地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就认真解决,改革的事业就一定能够逐步取得成功。
总之,对待改革,决心要大,态度要积极,头脑要冷静,工作要细致。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使具有重大意义的全面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有条不紊地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