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阅读
  • 0回复

安徽省负责人谈贯彻落实六届人大会议精神 农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关键是继续放宽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支持农民致富,为国家多作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29
第1版()
专栏:

安徽省负责人谈贯彻落实六届人大会议精神
农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关键是继续放宽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支持农民致富,为国家多作贡献
本报讯 记者欧庆林报道: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大会的精神?安徽省委负责同志就这个问题对记者发表了意见。
安徽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较早的一个省。安徽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开始富裕起来,尤其是15%左右的重点户、专业户致富的步伐更快。农村经济已经走上新的轨道,形势令人鼓舞。
省委书记黄璜说,安徽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当前,关键还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继续放宽政策,坚定不移地支持农民劳动致富,鼓励农民多为国家作贡献。我们要特别注意,在农民生活刚刚好转的情况下,不能肆意摊派,四面八方向农民伸手,增加农民的负担。
黄璜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做农村工作的同志认真研究和解决:一是随着农村重点户、专业户的增多,商品率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及时进行加工、储存、调运和销售。我们的工作如果跟不上去,就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二是目前农村85%的农民收入还不高,只有让这部分人也富起来,才能使整个农村真正富裕起来。这些人所以同重点户、专业户有差距,主要是在技术上、劳力上和资金上有困难,需要予以指导和帮助。三是农业生产要发展,必然要对大面积的水面、荒山和地下资源进行开发。这种开发,靠一家一户、一个大队、一个公社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联合起来,有的甚至要跨县跨地区。这就要求解决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的问题。
农业是今后五年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发展生产和降低成本。出席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安徽省代表团,在会议期间,曾就如何提高农业效益问题深入进行了讨论。黄璜同志认为,农业的发展也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实际,落实赵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紧紧抓住这一环。
安徽的凤阳县提供了这样的情况:这个县实行大包干的四年,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1982年以来,生产费用的开支已从过去的占农业总产值的30%降到25%,粮食总产量却比1978年增加了4.2亿斤。这说明,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逐步提高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必须从发展生产中去找漏洞,挖潜力。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做到这一点?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安徽省已出现一些这方面的典型,需要认真去总结。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努力:(1)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增加自流灌溉的面积,减少机电排灌用量;(2)大力发展农家肥,增加土杂肥的施用量,适当控制化肥的用量;(3)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不断提高商品率,增加收入;(4)加强智力开发,采取多种方式大量培养农民技术员、“土专家”,培养“学得起,留得住”的农民技术人才,并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