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听取水电、石油、交通部汇报 要求开创新局面促进国民经济 中央领导同志对整党和改革提出重要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0
第1版()
专栏:

听取水电、石油、交通部汇报 要求开创新局面促进国民经济
中央领导同志对整党和改革提出重要意见
各项改革都不能偏离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抓紧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加强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技术训练;根据贡献大小各部门、各行业适当拉开工资差距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最近先后听取了水利电力部、石油工业部、交通部党组关于通过整党进一步端正业务工作指导思想和整改情况的汇报。他们认为这三个部汇报的内容是好的,并就三个部的工作以及当前整党、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
胡耀邦同志主持了汇报会。
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在听取汇报时,肯定了水利电力、石油工业和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四化建设中的贡献。他们在谈到这三方面的工作时指出:我国目前缺电情况还十分严重,电力工业还没有摆脱被动局面。因此,要把发展电力工业从能源交通工作中突出出来。为了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要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改变电力部门一家办电的传统做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办电的积极性,实行国家、企业、集体、个人通力合作,大、中、小型一起上的方针。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鼓励地方、企业、矿山和航运部门办电,在产煤基地要推广煤电联营,特别要鼓励工厂利用余热、余压发电。要保证这些单位有权使用,有利可得。同时还要大胆利用外资办电。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套很好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道路。但是,石油工业上国外在技术、装备等方面有不少问题已经解决而我们还没有解决。因此,要放手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并通过同外商合作开采海上、陆上石油,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带动国内工业首先是机械工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进行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企业、油田的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要大力提高炼油技术水平,发展石油化工工业,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开创石油工业的新局面。
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同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同逐步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目标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开创交通运输事业的新局面,必须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各级交通部门真正成为行使政府职权的机构。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主要抓直属企业,转变到面向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从宏观方面统筹安排交通运输事业,加强对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二是从直接抓具体的生产、经济事务,转变到抓好行政管理。对于纯属企业性质的单位,要逐步下放给中心城市,扩大企业权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实体。要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特点出发,放宽政策,搞活运输。要实行多家经营,鼓励竞争,鼓励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放手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利用外资,以利于开创交通运输事业的新局面。
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还就当前整党和改革中几个需要引起普遍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谈了如下重要意见。
——各部门都要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或偏离这个指导思想。各项改革都必须在这个根本思想指导下进行。要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真正的英雄,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在执政后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
——各行各业都要抓紧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意见。要鼓励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工作的知识分子发表意见,包括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领导者要认真听取,择其善者而从之。允许知识分子讲错话,讲错了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如果不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允许讲错话,那么,正确的意见、好的建议,实际上也就不可能提出来。
——要继续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技术训练,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既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又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智勇双全的职工队伍。同时,要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做好“第三梯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要加强纪律性,对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和违反纪律的现象要敢抓敢管,对其中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决不要姑息迁就。
——在工资制度上,一定要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各部门、各行业的工资不要拉平,应该允许一些贡献大、进步快的部门、企业、个人工资收入多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人与人之间,应当根据实际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的贡献不同,适当拉开工资差距。当然,也要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过分悬殊现象。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适当拉开差距,不要拉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