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阅读
  • 0回复

榆林地区七百万亩荒沙荒滩划给农民经营 种树种草 风沙退 农牧兴 至去年底累计人工林草保存面积一千六百多万亩,多数流沙被基本固定或半固定,其中五十二万亩改造成良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4
第1版()
专栏:

榆林地区七百万亩荒沙荒滩划给农民经营
  种树种草 风沙退 农牧兴
至去年底累计人工林草保存面积一千六百多万亩,多数流沙被基本固定或半固定,其中五十二万亩改造成良田
新华社编者按: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某些地区环境沙化的问题。近几年榆林地区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大种林草,治穷致富”的重要意见,放宽政策,发动群众,加快了绿化治沙的步伐。这篇报道介绍的一些治沙经验,对风沙灾害频繁的地区,是有借鉴意义的。
新华社西安12月3日电 (记者杨润本)陕西省榆林地区种树种草治理风沙灾害取得显著成绩。全区八百六十二万亩流沙,被基本固定或半固定的已达五百五十多万亩,其中五十二万亩改造成了良田。长期以来沙进人退所造成的灾难在榆林已成为历史,成千上万农民走上治沙致富的道路。
榆林地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北部和毛乌素沙漠南缘,古长城横贯其间,北边约有两千五百六十万亩面积在风沙区。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林草繁茂的农牧区,隋唐之后由于过量垦荒和接连不断的战争,植被受到大量破坏,沙化日趋严重。1949年前后,流沙已越过长城线十公里,并以每年三至八公里的速度继续向南紧逼。
建国后的三十年间,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组织广大群众开展过大规模的治沙运动,但因指导思想和方法上的缺点,收效甚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榆林地委和行署把植树种草作为治沙致富的战略措施来抓。他们放宽政策,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以个人、家庭承包为主的方针,把七百多万亩荒沙、荒滩等划拨给四十万户农民经营。地委和行署明确宣布:种树种草,谁种谁有,长期不变;农业银行、信用社要优先向这些户提供贷款;科技人员要深入治沙种草第一线,为专业户作技术指导。
这些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农民治沙的积极性。全区先后涌现出一万多个经营规模超过百亩的家庭林牧场。1983年底,全区累计人工林草保存面积达一千六百六十三万亩,植树造林面积比1978年增长58%,现已造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六十二块。此外还在长城沿线营造了总长八百五十多公里的三条大型防护林带,在黄河沿岸建成二百七十万亩的红枣林带,在境内公路两旁栽培起十七万亩的苹果林带。与1949年相比,全地区植被覆盖率由0.9%提高到21%,平均风速降低49%,林地气温夏季下降二三摄氏度,冬季上升一二摄氏度。水土得到保持,本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由解放初的五亿一千六百万吨减少为三亿吨左右。
风沙退而农牧兴,近两年来,榆林地区农牧业和多种经营逐年发展。今年,全区旱作粮食达十八亿斤,比去年增产20%,四万七千亩水稻,单产超过七百斤。“沙打旺”、紫苜蓿等牧草一望无际,一些农户一年仅草籽一项收入就达几千元;苹果树已成林结果;花生亩产突破千斤。有些地方实行植物治理和流水治理互相配合的办法,效果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