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放开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31
第1版()
专栏:

放开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赵紫阳
农业要有一个协调的发展
当前农业生产总的形势是好的,粮棉等各种作物连年增产,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全国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比如现在粮食和棉花都大增产,出现了卖粮难、卖棉难的现象,而某些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又发展不快,不能满足需要。这说明,农业的产业结构还不那么合理,农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不很协调,农业生产同社会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这几年粮食和棉花生产发展迅速,预计1984年粮食将达到八千亿斤,棉花将达到一亿一千万担。当然,这不是说已经多得不得了,而是在低消费水平下一时超过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这种情况是我们原来所没有想到的。我们对农业结构的改变,对农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对农业应当逐步地由量到质的转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及时跟上形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同我们的农业计划体制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在商品匮乏的时候,采取统购统销的办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产品统购包销,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农民用不着根据社会需要来安排生产;自上而下的生产计划和收购计划也很难订得准确,很难完全和及时反映市场的需要。
现在,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既然是商品经济,就得面向市场,考虑社会的需要。而旧的农业生产结构显然已经不相适应,这就要求适应商品经济的新形势来改变结构。农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内部的各品种之间,以及农业与畜牧业、林业、渔业之间,都有个调整的问题,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调查时,就讲了这个观点,强调三角洲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围绕出口的需要来改变农业的结构。不仅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要调整,现在全国农业战线都面临着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
农业只要按商品经济的原则去办,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分工。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过去按照上面的计划指标,只是追求高产,不讲质量,不管销路如何。现在情况变了,他们就不愿意多种粮食了。佛山市就提出取消统购统销,采取农民交“代金”的办法,不交粮食。他们腾出田来种甘蔗,种花卉,种蔬菜,养鱼,种香蕉和其它水果,赚更多的钱。我国沿海地区发展食品工业,很有前途。港澳和国外市场需要什么品种、什么规格的商品,就生产什么,完全按国际市场的要求去办。象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和外商合作,把产品质量搞好了,三年就占领了香港很大一部分鲜奶市场。广东、苏南出现的这种情况,在江西、湖南等内地省份就不会出现,他们的优势是生产粮食。还有些地方,适宜于发展林业、畜牧业,他们就搞这些,不一定要求粮食都要自给自足,更不要都去搞商品粮基地。沿海、内地、山区、丘陵,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优势产业,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交换,协调发展。此外,对一些农产品,还应当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比如白薯干,加工成淀粉后可做成异构糖,经济价值很高。象皖北、豫东南,就可以保留种一些白薯,产量也高,收入也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广东、苏南商品经济发达,有60%至80%的劳力都转入工副业和第三产业。而内地这个进程就慢得多。改变农业结构,需要掌握信息,提高技术,增加资金积累,进行人才培训,因此有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应当从各方面去努力,加快推进这一过程。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利国利民的措施。多年来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使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卡壳就卡在粮食问题上。现在粮食多起来了,各方面对农业的需求增多了,市场日益扩大,这是很好的时机。农业掉头比较快,只要因势利导,认真做好工作,几年就可以大见成效。
农产品的价格放开势在必行
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本身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扩大市场调节,逐步把价格放开,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现在农产品多了,粮棉出现了暂时的相对过剩,具备了放开的条件。因此,增加市场调节部分,实行市场浮动价格,可以先从农村开始。农副产品,首先是鲜活商品、生猪、蔬菜可以有步骤地放开,粮、棉等作物也可以逐步放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进而把这个基本经验推广到工业,到城市。这次价格体系的改革,也要先从农业开始,从农副产品开始。这样就会注入新的活力,使农村经济更加活跃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搞好了,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然,价格放开,不等于国家不参加市场调节。对于粮、棉等大宗产品,国家对其大部分仍然按优待价收购。粮食就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收购一千五百亿斤至一千六百亿斤,超过部分实行市场价格,自由浮动。但低于统购价时,国家还是要按统购价收购,有多少收购多少。这就是保护价。这样,农民是“两头保险”。国家要参与市场调节,吞吐物资,平抑物价,避免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而造成价格的大起大跌,既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粮食放开以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品种质量,市场价格会有升有降。如优质米的价格可能会上升,劣质米的价格可能会下降;产粮区的价格可能会下降,缺粮区的价格可能会上升。总的趋势可能往下浮动一些。猪肉、蔬菜、水产品逐步放开以后,可能一段时间价格要上涨。根据广东等地的经验,放开以后,开始涨一段,东西多了以后,价格就由上升逐步转向平稳。为了保证城市供应,有些生活必需品,如粮、油、猪肉,可以对定量部分实行平价供应;对有些商品,国家参与市场调节,通过补贴经营环节,低价出售,使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放开以后有没有危险?会不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生猪、蔬菜、鲜活商品等放开以后,肯定会使农民得到好处,积极性大为提高。大家比较担心的是粮食,我看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因为国家按优待价已经收购一千五百亿斤至一千六百亿斤,占了商品粮的大部分,而且这个政策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变。剩下的几百亿斤参加市场调节,只占一小部分,随行就市,市场价高就卖高价,市场价低就卖低价。所以,不能说这是“限购”,应当说这是放开。这样,种粮食多的地方,就不会愁粮食没有销路,谷贱伤农;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的地方,改种别的价值高的东西,也可以增加收入。国家按优待价收购总数不变,各地区之间有增有减,搞个“三年早知道”,便于及时安排。各省区之间还可以签订粮食的经济合同。这样可以各自发挥优势,改变结构,调整作物品种,改进农产品质量,活跃农村经济,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对国家、对农民都有好处。
国家当然要尽力帮助农业实现结构的改变,今年国家计划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实现农业结构的合理化,迎接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什么都想国家拿钱也不行。帮助农村,不仅是财政问题,归根到底,还有个货币投放的问题。这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所以,要通盘考虑。各地方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苏南、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一斤粮食,要补五分钱左右,少生产一斤粮食,就少补五分钱。那里的应变能力很强,只要一放开,农民会转得很快,改种别的作物。可以把他们那里减少的粮食收购任务,转到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去,发挥这些地区种粮食的优势。有些山区半山区很不适合种粮食,应当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种草植树。但这要有一个时期才有收益,而调进的粮食又要钱买,也得有个解决的办法。除了国家已经决定拿出一笔粮食、棉布、炸药,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发动群众修公路等外,还决定再拿出二、三百亿斤粮食,贷给山区、丘陵区,支持他们两三年,等他们经济上转过来以后归还。这样既解决了山区调整农业结构中的困难,又不增加贷款指标,同时也把仓库腾出来了,可以促使那些很不适合种粮食而又被迫种的地区,改种别的东西,换来个经济上的良性循环。问题比较大的是东北三省。那里主要是玉米多了。长期以来是东北玉米调关内,关内猪肉调东北,运输非常紧张。东北把粮食、猪肉放开以后,猪肉价格会上涨,农民感到卖猪比卖粮食合算,就会多养猪。过两三年猪多了,猪肉价格也会下降,使粮、猪的比价趋向合理。东北农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要大力养猪、养牛、养羊,使东北肉类能基本自给。
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转化。门路是很多的,比如调整品种,劣质改优质,潜力就很大。优质米虽然产量低一些,经济价值却高得多,是合算的。要根据不同情况,找出办法,给以不同形式的支持。
进一步搞活农业的重要措施
把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放开,促进农业结构的改变,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是个很好的时机,如果不实行改革,仍按过去的老办法,统购包销,农民种什么就收购什么,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产需脱节,那就会给农民带来错误的信息。粮、棉等产品都已大量积压,还要全部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包下来收购,刺激农民大量去种植,结果又收不了那么多,或者收了以后压在仓库里,甚至露天堆放,内销也销不掉;有支付能力的国际市场也有限,出口又出不了那么多,那就会使损耗大量增加,造成社会的极大浪费,农民所投入的劳力、资金等于白花了,而且占用了国家许多资金,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循环和周转,从全局来看是很不利的。现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要作具体分析。一般地说,农业增产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有好处。但并不等于增加得越多,对国家的经济循环越有利。相反,有些东西过多以后,既占用国家资金,造成浪费;又不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朝合理的方向转变,实际是一盘死棋,不是活棋。所以,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全面衡量一下,还是改变统购包销的办法,把价格放开,利大于弊。从根本上讲,这是把农业进一步搞活的重要措施。这样做目前可能会遇到困难,但这是前进中的困难,转变中的困难,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全党要认识这个问题,也要使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认识这个问题,上下左右、群策群力去战胜困难,使农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起来说,当前农业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农业一定要按照商品生产的要求,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是通过市场交换,使农民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要引导农民关心市场变化,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使生产和社会需求互相衔接。二是要把农副产品的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国家要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办法,参与市场调节,加强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以克服盲目性,引导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原载红旗杂志1985年第三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