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阅读
  • 0回复

加快干部“四化”步伐 大胆起用一代新人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和本报记者问(一九八五年二月九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11
第1版()
专栏:

加快干部“四化”步伐 大胆起用一代新人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和本报记者问
(一九八五年二月九日)
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新局面已经打开
问:起用一代新人,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是夺取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大家对此极为关心,能否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设想?
答:调整领导班子的工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央的领导下,一直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有步骤地进行着。特别是1982年机构改革以来,自上而下地全面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已经取得了两个重要的突破:一个是约有九十万名老同志带头以实际行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退到二、三线;另一个是有八万多名有知识、懂专业、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县以上各级领导岗位,这就使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老干部之间合作与交替的局面。这批年富力强、知识比较多、开拓精神比较强的同志担任各级领导工作后,在老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成长得比较快,许多同志作出了成绩,增长了才干。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党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干部工作,现在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打开。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离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领导班子还带有过渡性质,特别是在选拔思想好、作风正、有知识、有才干、能够开创新局面的年轻干部上,步子迈得还不够大。因此,起用一大批符合干部“四化”标准的优秀人才,进一步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仍是组织战线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今年,中央把进一步调整领导班子作为全党要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我们对于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最近谈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说:《决定》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当前,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中青年干部。而我们现在的各级领导班子中,还有一批同志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同他们所担当的职务不相适应。同时,几年来,在搞活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和各项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有组织领导才能,并作出显著成绩的优秀人才。只有及时把这些同志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才能更好地保证完成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较大幅度地发展生产力,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工作的要求。为此,这次对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步子迈得大一些。使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尽快成为工作精力更充沛、科学文化知识更充实、开拓精神更旺盛,能够把群众的积极性组织起来,一心一意搞四化、和衷共济创新业的领导集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央已经决定,在今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前,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和能够“稳定五年至八年”的要求,把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全部调整好,在年底以前把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领导班子调整好。大专院校和一些大的科研、医疗、文化单位的领导班子,也要按照这一精神加快调整步伐。这是一件关系经济发展和改革全局的大事,决不能优柔寡断,慢慢吞吞。否则,必然要贻误时机,妨碍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
大胆放手提拔能开创新局面的中青干部
问:请讲一讲这次调整领导班子的工作将怎样进行。
答:搞好这次调整领导班子工作的基本途径,还是胡耀邦、邓小平同志讲的,一个提,一个退。这就要求我们坚决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起用一批新人,同时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让一批老同志腾出一些位子,做到“两全其美”。
当前应着重注意的是,要大胆放手地选拔政治素质好,有真才实学,富有改革创新精神,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中青年干部。在对待经济建设和改革问题上,干部中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能真正按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办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敢于冲破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工作中能做出显著成绩的同志。这样的同志,是值得信任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数量不少,今后会越来越多。对这类干部,要及时发现和选拔,放手使用,让他们挑重担子。另一种情况是,缺乏创业的雄心和魄力,框框多,顾虑多,害怕困难,遇事推拖。这样的同志,各地各部门都还有一些,但多数正在逐渐转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极少数干部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要促使他们改正错误。对其中性质恶劣的,要按照党纪国法处理。
有一种现象很值得重视,就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好的甚至是很好的干部,往往受到闲言碎语的非难,以致在考虑提拔他们的时候,因长期争执不下而被搁置一旁。对此,党委负责同志和组织、人事部门务必要查明事情的真象,分清干部的主流和支流,区别原则问题上的是非,旗帜鲜明地支持正确意见,排除保守思想和其他陈腐观念的干扰,决不能回避或掩盖矛盾、推诿拖拉。在干部问题上,一定要讲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敢于挺身而出,保护党和人民所急需的好干部,理直气壮地支持他们做好工作。当然,这些同志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对他们既要放手使用,又要严格要求,用其所长,补其所短。
要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上来,势必要有些老同志腾出位子。邓小平同志讲得非常明确,“这件事,我们必须办,这个路我们必须走”。在这个问题上,全党上下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尽快起用年轻优秀的干部不仅是当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确保中国未来兴旺发达的战略抉择。为了使我们的老同志离开繁忙的工作岗位,能够更好地安度晚年、健康长寿,也便于尽快地造就和起用一代新人,中央已经决定:从现在起,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负责干部,到了离休、退休年龄的,除个别因特殊情况由组织决定留任的以外,都应逐步退下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的顾问,省级顾问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和常委,省级人大、政协的中共党员正副主任(主席)和常委,凡年龄已满七十周岁的,也应当逐步退下来。在前两年机构改革中,大批老同志让位荐贤,为起用新秀、实现领导班子的“四化”,作出了贡献,这次调整领导班子,相信我们的老同志会做得更好。
选拔干部着重考察工作实绩、组织领导能力
问:大批起用优秀中青年干部得到各方面的拥护,大家最关心的是怎样把人选准、选好,请就这个问题谈一谈。
答:大家关心把人选准、选好,这是很自然的。几年来,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在选拔干部时,必须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按照党在新时期的德才标准去识别干部。邓小平同志谈到选拔干部问题时讲:“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积极做贡献,这就是最主要的政治标准。”只有坚持这个最主要的标准,放眼从中青年知识分子(包括自学成才的)中选人,才能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出来。二是着重考察选拔对象的工作实绩和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一般地说,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做出了显著成绩的干部,其德才总是比较好的。通过对干部工作实绩的比较,就可以看出谁更优秀。离开对工作实绩的考察和比较而凭印象来选人,就很难避免失误。三是充分走群众路线,依靠众多的“伯乐”挑选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去年调整鞍钢、邮电部和陕西省的领导班子,注意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近陕西省委决定,要把通过群众路线民主推荐省委书记的办法,推广于调整省直各部委、厅局的领导班子。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以上三条,就一定可以把调整领导班子、选拔优秀人才以至建设第三梯队的工作做好。
这里顺便谈一下文凭和水平的问题。文凭和水平在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完全一致的情形。因此,对一个有文凭的干部,还要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如果他在四化建设中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工作成绩显著,说明他有水平,当然要大胆提拔;一个虽无文凭但能刻苦自学,并已掌握了自己担负工作所需要的文化、专业知识的干部,在开创新局面中显示了他的知识和才能,表明他有水平,同样应该大胆任用。
继续扩大第三梯队,把培养和使用衔接起来
问:目前第三梯队建设的情况如何,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中央提出建设第三梯队的任务后,经过各级党委的努力,现在全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人数可观、门类较全、素质良好的第三梯队。今后,一方面要继续开阔视野,从各行各业中发现人才,补充和扩大后备干部的人数,争取建成一支以五十岁以下和三四十岁的优秀干部为主体的第三梯队;另一方面,要把已列入第三梯队的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更好地衔接起来,让他们在开创新局面的实践中更快地锻炼成长,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接受组织和群众对他们德才的进一步检验。一个列入第三梯队的干部,在一个地方干出了优异成绩,就应及时提拔使用;有的虽然列入第三梯队,如果工作无所作为,不能打开局面,或者忘乎所以,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就要予以调整。有些地方培养和考察干部不求实效,把干部匆忙提到某个岗位后再挂职下放,放下去也不问他是否开创了局面、干出了突出成绩,有无真正的领导才能,预定的锻炼时间一到,就请回来,放到领导岗位。这种做法,无助于造就真正优秀的人才,应当加以改进。
建设第三梯队的实质是解决接班人问题,必须坚持革命化这个前提,决不能让“三种人”和在经济上政治上严重违法乱纪的人混进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一项根本性国策
问:能否请你谈谈当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快人才开发的问题?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解决好干部队伍“四化”问题,加快人才开发工作,重要的一条是坚决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全党共同努力,在落实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合理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坚决纠正轻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这种情况是多年少见的。但是,要完全解决知识分子问题,还得作艰苦努力。最近胡耀邦同志指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在十三大召开以前认真做好,不能再行拖延。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今年要着重抓好三件事:第一件,在全国首先是各级干部中,进一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懂得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而且是一项根本性的国策。我们一定要做到:使一切有才能的人,都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机会和条件。这就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清除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的影响,坚决纠正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的轻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的状况;在组织上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让一切热心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分子都能有用武之地。第二件事,认真解决好优秀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凡有入党要求、具备了入党条件的都要积极发展。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阻碍知识分子入党的情况,在有些知识分子担任领导的单位也同样存在。这主要是门户之见、嫉贤妒能思想和历史遗留的偏见在作怪。对这样的同志应切实做好教育和疏导工作。第三件事,要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要重奖那些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国家和人民尽快富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同志。
干部制度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问:干部制度改革的情况如何,今年有什么设想?
答: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须有一套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干部制度。几年来,为适应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各地对改革干部制度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了许多探索和试验。改革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一是废除领导职务的终身制;二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三是推进县以上领导干部的交流和科技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四是开始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改变职责、劳动、实绩同报酬不符的情况;五是解决干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问题。当然,这些改革,现在只能说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今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人事管理问题,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党和政府直接领导的单位,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在充分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上,由上级党政部门审查批准;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群众团体,如作协、文联、科协等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除党组成员外,由他们自己民主选举产生,这次全国作协的选举就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这么办的。
干部制度的改革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并与之同步进行。目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干部制度改革也是这样。因此,一时还不可能拿出一个适应全国各种情况需要的一整套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办法来。比较可行的办法,还是在坚持有利于人才的生长与合理使用,有利于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各部门发扬锐意改革的精神,支持一切符合改革方向的探索,满腔热情地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进行的改革,只要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即使存在一些缺陷,甚至出现某些差错,也不要横加指责,而应该积极给以引导和教育,使其不断完善。
去年中央决定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以后,中央直接管理的干部减少了三分之二,其他各级直接管理的干部一般也减少了一半到三分之二。这样,扩大了下级管理干部的权力,同时也加重了他们执行干部“四化”方针、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责任。当前要注意的是,各级都必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既要加快起用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步伐,又要保证把人选准、用好。既要坚持完成机构改革,又要执行简政放权的原则,坚决“消肿”,不准任意突破上级批准的编制和职务限额,突击提职、提级。最近,有的地方和单位连续发生在工资制度改革前突击提职、提级的现象。对这些地方和单位,应及时进行检查,对那些经指出仍不改正的,要严肃处理。各级领导同志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精心进行指导,保证干部制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现在,搞好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确实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党的中央是个成熟的中央。党中央制定的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完全符合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并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愈加显示出它的正确。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振奋精神,同心协力,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整个组织工作必将做出更大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