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阅读
  • 0回复

洛阳棉纺织厂是怎样变活的? 运用三条自主权 积压产品销售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7
第1版()
专栏:

洛阳棉纺织厂是怎样变活的?
运用三条自主权
积压产品销售完
本报讯 记者徐平、通讯员赵瑞五报道:纯棉产品占70%以上的洛阳棉纺织厂,在全国棉布工业库存依然积压严重的情况下,不仅1984年的纯棉产品销售一空,实现了产值、利润同步增长,还把历年滞销积压的棉布基本推销完毕。
洛阳棉纺织厂是个拥有十一万纱锭、二千八百多台织机的大型企业。在没有自主权时,企业棉布积压严重,成品库存最高时竟达二千万米,工厂几乎“憋死”。去年5月国务院扩权十条公布后,该厂充分利用国家下放给企业的自主权,大胆改革不合理的旧制度、旧习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扭转了纯棉产品积压的被动局面,企业活力大增。洛阳棉纺织厂由“死”变“活”,主要运用了三条自主权。
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树立市场观念,生产适销产品。过去该厂生产全由上级机关安排,产品卖不出去只会向上诉苦。去年5月,该厂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得知有些品种的纯棉产品是化纤织物无法替代的,而且商业库存已不多的信息后,立即按市场需求翻改产品,一举打破了纯棉产品滞销的沉闷局面,使一些产品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进入1985年后,该厂第一季度的纯棉产品销售合同已全部订完。
争得原料采购自主权。洛阳棉纺织厂向传统的原棉供应渠道冲击较早。1984年下半年,该厂在“计划渠道”不能保证供应生产所需品级棉花的情况下,直接从河北省和本省其他产棉区调入了十一万多担棉花,改变了以往“优棉劣用”的状况,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本的降低,使该厂的纯棉产品售价随之降低,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变“计划统配”为以企业自销为主。洛阳棉纺织厂树立“用户第一”观点,广开销售门路,打破纺织产品长期靠计划统配的方式,以企业自销为主。去年该厂产品的93%以上是自销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