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阅读
  • 0回复

安徽改变扶持贫困县的办法 专家会诊对症下药治穷根 发展关键经济项目见效快 去年重点扶持十八个贫困县,其中十二个县摆脱贫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8
第1版()
专栏:

安徽改变扶持贫困县的办法
专家会诊对症下药治穷根 发展关键经济项目见效快
去年重点扶持十八个贫困县,其中十二个县摆脱贫困
本报讯 记者沈祖润报道:安徽省有关部门扶持穷县,将“输血”救济变成提高“造血”机能,增强了穷县内在的经济活力,去年重点扶持的十八个“财政补贴县”,目前已有十二个甩掉“补贴拐棍”。
过去,安徽省每年都要拨一部分钱补助贫困县,主要用于发工资、行政开支和生活救济。这种“输血”式的扶持,只能维持经济现状。去年春,安徽省委决定,每年拨出的对穷县扶持款,专门用于这些县发展关键的经济项目,一个县一个县地“治穷根”。去年安徽省财政拨款和各部门“挤”出资金共四千多万元,扶持十八个县发展四百五十七个生产项目,到年底已有三分之二投产,当年取得效益。十八个县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8.15%;其中有十二个县今年甩掉了“补贴拐棍”,开始依靠自己力量发展经济。
“专家会诊,对症下药”,是安徽省去年扶持“补贴县”的基本方法。省计委、省财政厅在下拨“扶持款”之前,请农、林、牧、渔、工等各方面的干部、科技人员,逐一调查这些县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然后确定“投资少、见效快”的最佳方案。皖南山区的贵池县,过去每年吃“补贴”数十万元,省、地、县联合调查组经过“会诊”,认为这里石灰石矿、小煤矿的蕴藏量比较丰富,这个县之所以“穷”,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识“宝”、不挖“宝”、不用“宝”。于是,矿业部门帮助搞好建矿设计和培训技术,物资部门帮助提供设备、材料,省财政部门给予扶持款一百二十万元。贵池县用这笔钱引出社会投资一千七百万元,重点扶持乡镇集体、联户和个体户兴办采矿、加工、建材等乡镇企业共二百四十六个,多数当年产生效益。到年底,这个县乡镇企业产值比上年增加86.7%,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36%,当年甩掉“补贴拐棍”。
安徽省去年在这十八个县的投资效益,是历史上最好的。据统计,这批扶持资金每元投资增加产值二点八二元,比全省同期每元投资增加的产值高一点八六倍;每元投资新增利税零点七元,比全省的平均数高二点三九倍。省有关部门认为,这主要是资金使用实行了两项改革:一是省拨给县里的资金是一次性无偿扶持,永远归县周转使用;而县拨给建设单位是有偿贷款。二是制订层层包干责任制,对每项工程投资的使用时间、效益都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到期没有兑现,即撤回投资或予以罚款。这样扶持资金与使用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使县一级有了加快资金周转的自觉性,建设单位加强了使用资金的责任心。
安徽省目前还有四十八个财政补贴县(市)。省委、省政府准备推广去年成功的经验,在几年时间内,使全省的财政补贴县全部甩掉“补贴拐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