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放实权减层次 广泛扩散联合 城乡全部通开 天水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出成果 一季度工业产值、利润和财政收入都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30
第1版()
专栏:

放实权减层次 广泛扩散联合 城乡全部通开
天水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出成果
一季度工业产值、利润和财政收入都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本报讯 甘肃省天水市,经过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经济开始显示出内在活力和新的生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一季度,工业产值、利润和财政收入都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城市经济、技术的实力开始对周围农村产生了辐射力,城市集体经济、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很快。
天水市在前段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放实权,减层次,由单纯行政管理转向协调服务。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把一部分省、地所属企业下放到天水市,天水县划归天水市领导,这样,就赋予了天水市更多的权力。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市委、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压缩纵向环节,加强横向联系。在纵向管理方面,取消主管局,把原来的二十九个经济管理部门合并为六个委员会,分别由主管市长担任这些委员会的主任,代表政府行使职权。在纵向环节减少后,着重加强了横向联系和协调,建立了四个服务性公司和两个中心,即实业开发、人才开发、经营投资、生产资料公司和信息中心、技术咨询中心。实行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之后,领导面对面解决问题多了,“婆婆”变成了“服务员”,上下左右都比较满意。
抓住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广泛开展扩散联合。天水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毛纺针织、电器仪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农副土特产品,在省内以至全国都有一定优势,也有一批享有盛名的“拳头”产品。他们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拳头”产品为龙头,大力组织扩散联合。以甘肃绒线厂为依托,绒线针织产品为龙头的天水绒线针织工业公司,联合了省内四个地区十七家毛纺针织企业,进行深度加工、搞最终产品,用户增加,市场扩大,利润增长。天水市开始尝到了扩散联合的甜头,扩散联合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3月份召开的扩散联合洽谈会,一次就达成二百八十三个协作项目。
放开眼界,立足长远,实行全方位开放。天水市对已下放到市上的企业,不截权,一放到底,真正把自主权交给企业。在城市建设中,注意把城市的改造同将来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不怕“吃亏”不图近利,用优惠条件吸引外地到天水办企业。对天光、永红、庆华三个电子工业企业,从秦安县搬迁到天水,他们主动把厂址安排在市区好的地方,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他们在搞好城市内部建设的同时,还把眼睛向外,打开城门,城乡通开,实行全方位开放。目前,已经有近千名农民进城办了四十一个企业和三百五十多个商业服务网点。地、市两级组织一套机构开展对外协作工作。
狠抓大、中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这方面,他们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国家对企业全部实行各种经济承包制;二是企业对职工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三是企业对科室、车间、分厂放权,不仅使企业的下属单位有生产权,而且有经营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四是鼓励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优势搞多种经营。上述措施实行后,企业和职工普遍反映,过去捆绑在他们身上的绳索解开了,肩上有了责任,手里有了主动权,生产门路更宽了。长期以来亏损严重的市蔬菜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在经营好蔬菜的同时,组织职工加工豆制品、酱菜、干果,很快扭亏为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