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解除军队基层干部后顾之忧的成功尝试 南通市普及推广“军人家庭服务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5
第1版()
专栏:

解除军队基层干部后顾之忧的成功尝试
南通市普及推广“军人家庭服务中心”
总政治部按: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关于南通市普及、推广“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调查报告,是一篇很有说服力、鼓舞人心的调查报告,值得认真一读。
南通市积极帮助部队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是对军队建设的关怀和支持。这些生动的事实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政府、人民十分关心和爱护军队。我们每一个干部,应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鼓舞和力量,更加振奋精神,为部队建设作出贡献。
我们不少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经济收入较少,家庭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这个情况上面是了解的,关心的,是会研究一些办法逐步加以解决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理解,国家和地方如同一个大的家庭一样,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得尽如人意。因此,各部队在尽可能帮助干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的同时,也要教育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体谅国家和地方的困难,以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大局为重。
本报讯 据《政治工作通讯》报道:江苏省南通市共有现役军人家庭三万五千八百四十一户,其中干部(含志愿兵)四千零六户。去年7月以来,该市针对新形势下军队基层干部家庭的实际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在所属六县二区大力普及推广“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截止今年2月,全市已先后建立“军人家庭服务中心”一百五十四个,为现役基层干部家庭解决住房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帮助调动工作和调换工种三百三十一人,提供其他服务一千四百九十一人次,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军属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调动了他们献身四化的积极性。
(一)创办“军人家庭
服务中心”的起因
军队基层干部择偶条件变化,带来许多新的情况。过去,基层干部的配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女青年,现在绝大部分是有固定工作的城镇女青年。南通县三星乡七十五名现役干部中,配偶是国营或大集体单位职工的有五十九人,是乡镇企业职工的有十五人,务农的只有一人。由于夫妻两地分居,不少军队基层干部的家属分不到住房,老人小孩无人照料,存在不少现实困难。据南通市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以前,该市所属企事业单位中,50%左右的单位分配住房时都以男方为主,许多军人家属即使住房比其他职工更为紧张,也得不到解决。还有的企业规定军人妻子休探亲假算为缺勤,要扣奖金,年终不能评为先进,调资也要受影响。启东棉纺厂女工、现役干部之妻毛士萍,婚前年年是先进生产者,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79年结婚后,由于每年要休假探亲,评先进就再无她的份。近两年该厂年年有人调工资,但六十七名军人妻子中调上的只有一人,而这个同志是因为丈夫长期在家养病,没有休假探亲才调上的。
南通色织一厂四名军队干部的妻子均有小孩,上“三班制”很不方便,请求厂里将她们调为上常日班,长期得不到解决,给丈夫写信“诉苦”、“劝转”。南通国棉一厂女工黄凤梅,去年3月份探亲时竟把小孩留给在部队工作的丈夫,自己只身返回,迫使丈夫多次打报告要求转业。
这些情况、问题,不仅增加了军队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淡薄了军属们的光荣感,也影响她们参加四化建设的积极性,对军队、对国家都是不利的。据启东县的调查,该县1979至1983年共接受转业干部九百七十四人,其中30%是因家庭拖累主动提出申请的。海安县人民医院的二十一名军队干部配偶中,近两年中给丈夫吹过“劝转风”或写过“劝转信”的就有十四人。“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军人家属、现役干部和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引起了部队和地方领导的重视。做得最早、最好的是海门手帕厂。海门县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南通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分别于去年7月和9月,在海门手帕厂联合召开了现场会,大力普及、推广创办“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使这个新生事物迅速遍布全市城乡。
(二)“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组织和任务
南通市在市、县(区)两级,普遍成立了“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指导委员会,由民政、人武、宣传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组成,党委或政府有一名领导同志任主任;在乡、镇和军属比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在村、街道、车间和军属户头较少的厂设服务组。
为使服务中心的活动经常化,各服务中心(站)都建立了军人家庭档案资料,健全了“与军人通信联系”、“定户包干负责”等制度。明确规定服务中心(站)要努力为部队基层干部的家庭解忧排难。具体任务是:
1、优先为军人家属解决住房。南通县丝绸厂开辟了军人家属宿舍区,五十一名有小孩的军人妻子都搬进该区。海门县手帕厂在人均住房面积不到六平方米的情况下,先后把六个仓库和办公室腾出来改建为宿舍,现在该厂有孩子的二十九户军属,已全部分到单独住房。
2、尽量帮助军人妻子调换工种、班次。如皋县五百九十五名原上“三班制”的军人妻子,已有一百零四人调整为常日班。
3、适当安排军人妻子休探亲假。亦工亦农职工按规定不享受探亲假的待遇,但海门县手帕厂、海安县针织厂、南通县丝绸厂、兴仁棉布厂等单位却破例应允,并不影响年终评奖。
4、义务为军人家庭提供医疗护理。南通市城区去年下半年共有五十四名军人妻子或子女生病住院,服务中心每次都安排专人探望或护理。市第二纬编针织厂军人妻子袁敏前两次怀孕均流产,去年2月第三次怀孕后,厂服务中心立即把她列为重点照顾对象,不仅给她调换工种,免除劳动定额考核,而且派人四处为她抓药找秘方,去年底袁敏顺利分娩,夫妇俩对服务中心感激不尽。
5、保证军人子女按时入托、入学。市纺工系统的服务中心普遍将军人子女安排上了托儿所、幼儿园、附近的小学。有的单位无托儿所、幼儿园,服务中心就主动出面与就近单位联系,尽力解决。对亦工亦农的军人妻子,尽管她们子女户口在农村,为解决她们的困难,也同样接受入托。
6、分担军人妻子的重体力家务劳动。如皋县各服务中心的一百五十九个服务小组,为军人家庭买煤、买粮。南通县缫丝厂、兴仁织布厂青年民兵开展定户包干服务活动,为军人妻子分担家务。
7、为军人家庭提供致富技术和资金,组织助耕。乡、村的服务中心和服务组,结合走访军人家属,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对想富但无门路的,及时传授经验和有关技术,对家底穷、经济拮据的,积极帮助联系贷款,对耕种责任田较多、劳动力不足的,农忙时组织助耕。
8、当好军人妻子的“家务清官”。“军人家庭服务中心”还主动及时地帮助军人家庭调解婆媳、妯娌或邻里间的矛盾,使军人不至于为此牵挂。如皋县针织厂女工陈建华去年因为生了个女孩,婆婆不让回家,服务中心就一边给陈建华安排了住房,一边做她婆婆的工作,终于使矛盾得到缓和。
9、切实保护军人妻子的人身权益。南通县丝绸厂去年有名军人妻子受人诬陷,精神很痛苦,服务中心及时派人查清情况,使她的丈夫消除了疑虑。那个写诬告信的人也受到厂纪处分。
10、丰富充实军人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各服务中心经常组织军人妻子学习报刊上登载的模范军属的先进事迹,观看反映军人生活的电影,引导她们做郑美亭、段兰英式的军人妻子。南通县丝绸厂、海门县手帕厂等单位的服务中心,还设立“模范军属”专项奖,鼓励军人妻子为巩固“长城”作贡献。
(三)“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好处和反响
“军人家庭服务中心”虽然从创办到普及的时间不长,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有效地解除了现役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军心。以海门县手帕厂为例,该厂服务中心成立后,给二十九名军人妻子安排了住房,给三十名军人妻子调整了工种,解决了所有军人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妻子在该厂的现役干部人人写了感谢信,表示要以安心部队建设的实际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关怀,打了转业报告的七名干部也主动找领导要回了报告。《解放军报》报道了该厂创办“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消息后,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该市已收到全国各地赞扬服务中心的来信数百封,感谢他们为部队做了一件大好事。
二是激发了军人妻子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调动了她们建设四化的积极性。南通县棉纺厂许正平等十一名军人妻子,过去因许多实际问题解决不了,都不同程度地拉了丈夫的后腿。厂服务中心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后,她们深深感受到党和人民对军人家属的关怀,增强了作为一个军人妻子的光荣感和自豪感。过去她们劝丈夫转业,现在,她们安慰丈夫不要牵挂家庭,支持丈夫在部队好好工作。有的还帮助部队办好事,如市无线电厂女工张士惠,去年到部队探亲一个月中,为干部战士上了近二十堂无线电理论课,帮助修理了三十多台收音机。
三是增强了军政团结,密切了军民关系。过去,有些部队的同志埋怨地方对军人家庭不关心,地方一些同志也感到部队有事难处理。服务中心建立后,一方面通过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军人家庭的生活疾苦,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照顾;另一面也使部队指战员通过服务中心的工作,看到了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从而使军政、军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海门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办好“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去年9月,专门派出调查组,分赴天津、浙江等地,当面征求本县籍干部战士的意见,并根据调查组的汇报和建议,研究了加强服务中心工作的措施,拨出一批专款给军属比较集中的单位修建住房,受到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赞扬。
四是进一步树立了共产主义新风尚,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照顾军人家庭的行动,不仅使现役军人和军属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而且在社会上进一步树立了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尚。南通丝绸厂因职工多,住房比较紧张,有些进厂十多年的双职工住房问题也未得到解决。但当厂服务中心开辟了“军属宿舍区”,优先给有孩子的军人妻子安排住房时,他们自觉做到了“不攀、不比、不伸手”。缫丝车间三十岁的工人黄文华,去年二月就打了申请结婚住房的报告,当领导征求他对分房的意见时,他诚心诚意地说:“只要分给军属住房,我再等二年也无意见。”厂宿舍区门卫陆秀魁左腿致残,过去他怪厂里对他照顾不够,经常发牢骚,当他听了服务中心的宣传动员,看到许多困难比他大的职工都主动把方便让给军属后,感触很深。去年底,他把厂里奖给他的三十五元钱捐献给厂服务中心,受到全厂职工的好评。
五是宣传了军人的献身精神,提高了部队在群众中的威望。服务中心广泛宣传前线将士和边海防军人牺牲“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当代军人的光辉形象,使不少青年女工羡慕不已,一些女青年以能与军人结为伴侣感到自豪。如皋县纺织厂是个二千多人的大厂,1984年上半年以前,全厂一千四百多名青年女工中,与军人结婚的只有十四人,服务中心建立后,半年之中已有八名女青年与现役军人建立恋爱关系。许多过去不赞成自己的女儿或姐妹与军人结婚的同志,现在都表示赞同和支持。
服务中心作为一个解决现役军人家庭困难的服务性机构,是一个新事物,有些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还应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宽服务工作的内容,把工作做细做活,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起来。在面上的服务中心普遍建立的情况下,要逐步向各单位和各部门通力协作发展。已经初步解决了物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后,还要向丰富军人家庭的精神生活方面发展。(江苏省军区政治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