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岱山县发展教育尊师成风 四百多小岛普及小学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1
第1版()
专栏:

岱山县发展教育尊师成风
四百多小岛普及小学教育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地处偏僻海岛的浙江省岱山县,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全县尊师成风,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安心在海岛任教。
这个县是由四百零八个小岛组成的。在岱山本岛县城所在地,记者访问了县委领导和教师的家,看到县级领导干部与具有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住房条件相差无几。县级领导尊重教师的风气很快传到基层。记者在长涂岛东剑乡采访时,看到校长、教师穿的是上好的西装,乡党委干部穿的是布中山装。一打听原来当地教师,甚至是民办教师的收入都要略高于乡党委书记。乡政府为教师盖了一幢新楼,有家属的教师每户三间,单身教师一人一间,而乡党委书记、副书记都住在旧平房里。乡党委书记说:“县委做出了样子,我们也要尊重教师。”大峧山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活比较贫困。1983年他们发展人工养殖对虾,一年之内就翻了身。经济发展了,首先想到发展教育,拿出二万元给学校盖房子。
岱山县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原来的文化、经济基础较差。为了发展经济,急于想从外地引进人才,为此还规定了许多优惠条件,盖了一幢“招贤楼”,派人出去招兵买马,结果由于海岛交通不便,人才很难引进来。想靠引进外地人才来发展本县经济,显然行不通。从此县委下决心发展教育事业,培养自己的人才,县政府规定,地方机动财力使用的顺序先是文教卫生,再是其它事业。1985年县地方机动财力的近四分之一用在教育上。在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各区、乡镇、各企业都主动把办教育的责任承担起来。1984年以来,社会各方投资二百八十余万元,扩建了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海岛引进人才很困难,即使是已经在海岛工作的教师,也要被人“挖走”,因此,稳定海岛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县委首先从政治上关心教师,县委领导给教师上党课,与中小学建立定期联系的制度,积极发展优秀教师入党。目前教师队伍中党员的比例已达到20%,他们已经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民办教师待遇低是个“老大难”问题。该县辞退了一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现在民办教师只占全县教师的12%。全县有一半乡镇的民办教师年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有的乡镇自己出钱,今年同样也给民办教师长了工资。到1987年,全县可实现在经济待遇上不分民办与公办。
为了解除骨干教师的后顾之忧,县委规定从每年千分之几的“农转非”指标中拿出一部分对教师家属作特殊照顾。一位宁波籍大专毕业生分配到岱山任教,其家属子女是农村户口,县委常委讨论后决定给予特殊照顾。这位教师十分感动,安心在海岛工作,认真负责地搞好教育工作。
县委的一举一动牵动了教师的心。大峧山岛仅有的两名中年女教师都是家在岱山县城、主动要求去小海岛任教的。她们离开了丈夫、孩子,安心在小岛上工作。她们对记者说:“这里的村干部待我们好,怕我们晚上想家,给我们买了一台电视机,村上的群众待我们亲,今天送柴,明天送鱼、送菜,这里的学生活泼可爱,我们在这儿教书是十分乐意的。”
师资队伍的稳定,为该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打下了牢靠的基础。目前全县普及六年制教育的任务经过检查验收,已达到省颁的规定标准。从1987年起,全县小学毕业生基本可免试接受初中三年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