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端正党风的坚强战士——记湖北省秭归县纪委副书记甘德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4
第1版()
专栏:

端正党风的坚强战士
——记湖北省秭归县纪委副书记甘德华
在湖北宜昌,群众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在歪风邪气面前,现在瓦匠多了,木匠多了,铁匠少了。”原来,“瓦匠”喻“和稀泥”;“木匠”喻“睁只眼,闭只眼”;而“铁匠”才是“硬碰硬”的。湖北秭归县纪委副书记甘德华就是一个“铁匠”。人们称他是“过得硬的‘铁纪检’,党风建设的坚强战士。”
铁面无私。对违犯党纪的人,任你官再大,友情再深,他也敢碰——
甘德华做纪律检查(监察)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工作中,他敢于碰硬,也是有名的。他常说:“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这是纪检干部必须具备的品质。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推推滑滑,见兔子就开枪,见老虎就烧香。”
县委有个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利用工作之便,接受了江苏盐城采购员唐某的一部电视机,只付款七十元。这位副书记“礼尚往来”,帮唐某弄了麝香和木料。唐某把这些物资运到江苏,转手倒卖,从中牟利。县委检查这位副书记的问题时,甘德华作为检查组的一员,多次找他谈话。可是那位副书记不认帐,一顶再顶,直到纪委从唐某那里拿到证据,才不得不承认。尔后,那位副书记又在常委会上点名道姓说甘德华及县纪委的其他同志跟他过不去。还对其家属说:“是纪委在搞我。”弄得一家人都不理老甘。甘德华不计较这些。那位副书记终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件事,使这位副书记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调离秭归县后,工作一直不错。
甘德华对领导干部中出现的问题,不但敢查,而且坚持彻底纠正。有个副县长从县广播器材门市部以批发价买了部电视机,使用了一段时间,交商店以零售价卖了,又从商店以批发价买了一部新的。一买一卖,他从中得了五十多元的便宜。这事揭发后,甘德华批评了那位副县长,县委书记找那位副县长谈话,要他退出两部电视机的差价款。一天下午,那位副县长递给甘德华一张退款收据,老甘接过收据一看,发现只退了一部电视机的差价。于是老甘又去找县委书记,督促那位副县长把钱退了。
象这种领导干部出现的问题,老甘在县委的支持下,先后参加处理了四起,县直机关的同志都很信服。
实事求是。办“铁案”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
从1979年到1984年,甘德华经办了八十一个案件,都办得扎扎实实,处理得实事求是。老甘常说:我们办案一定要办过得硬的“铁案”,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政治生命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对党负责。
秭归县是大山区,出门就爬坡。在办案中,老甘为取得可靠的证据,常常不辞劳苦。原泄滩公社副主任汪全兴,将国家支援移民建房的水泥卖了十吨,从中贪污一千余元。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汪全兴矢口否认,一直到政法部门宣布将他收审时,他还站起来大声说:老甘,我没有犯罪!为了进一步落实证据,老甘顶着仲夏的烈日,五次往返从泄滩到牛口之间的四十里崇山峻岭。汪全兴被判一年徒刑。老甘还以为他刑满释放后可能会大闹一场,结果连申诉信都没有写。老甘更加坚信,只要实事求是办案,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坚持实事求是,就不能唯“长官意志”办事。甘德华在这方面事迹也很多。早在六十年代,原县委有一位负责同志,亲自处理了一个大队会计贪污一千多元的问题,口头宣布开除这个会计的团籍,撤销职务,并没收房屋。当时,这个会计提出申诉,甘德华(当时是监委干事)前去进行复查,发现事实出入很大,这个会计实际贪污只七十多元。于是,甘德华毫不含糊地向这位领导提出:此案是个错案,不能处理。但这位领导坚持己见。老甘还是顶住没办。后来“文革”开始,这件事就搁下来了。到1978年落实政策时,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支持改革。当改革的坚强卫士——
面对改革的新形势,老甘努力学习,不断研究新问题,使纪委的工作围绕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来进行。他说,纪检干部只有当改革者的知音,才会受人尊重;纪检工作只有做到改革中去,才大有可为。
去年,三闾区黄洋畔村有个农民,翻山越岭找到县纪委告状。这位农民根据当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请了十几名工人挖了小煤窑。煤挖出来了,干部也眼红了,说他计划生育超生,要用煤抵罚款,把开采的煤全部拉走,煤窑也封了。老甘听了这位农民的诉说后,亲自到黄洋畔村调查。情况果然属实。老甘就给区、乡领导做工作说,私人办小煤窑,是政策允许的,要扶植。这和计划生育超生不沾边,要各做各的处理。于是,小煤窑恢复了。老甘作为纪委干部,多次为专业户排忧解难,群众满意地说:原来纪委不光是处分人的,还能体察民情,为群众解忧呢!
对改革中出现的不正之风,老甘在处理时也很果断。去年3月,司法局给职工发了制服,还发呢子上衣。老甘敏锐地感到,这股风要是刮起来,国家财政将受到严重损失,必须坚决制止。他立即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负责人找局领导谈话后,分别情况作了折价退款或交公的处理。半年多以后,国务院发出制止滥发服装的通知。由于制止及时,滥发服装的歪风在秭归县基本上没有刮起来。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