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骆驼草·沙枣树〔外一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4
第8版()
专栏:

骆驼草·沙枣树〔外一章〕
张虎
列车进入了内蒙古沙漠的领地。只见广袤的沙地上,一簇一簇的,色泽虽不甚绿,但枝叶挺拔。放眼望去,凡有小碉堡似的凸起的地方,全是骆驼草在坚守岗位。
西北的风沙是凶猛的。风沙把沙石吹走了,却吹不动骆驼草的地盘。它,象驻戍边疆的武士骄傲地挺立在沙地上。干旱,绞不尽它的叶绿;炙烤,并没有萎缩它的肢体。它深深地吮吸着母亲大地的乳汁,挺立着,挺立着。
看着分布在沙地上的一棵棵骆驼草,我想到了耐干渴饥饿、负重致远的骆驼。骆驼在吃饱饮足以后,如果发生断草断水,它可以连续几十天不吃草、不喝水,依然能在沙漠里驮运,生存……
沙漠上有草,也有树,沙枣树。
它的栗褐色主干不算高,枝条虬曲,叶子上泛着银白色的鳞片。看得出来,它的生长远比平原上、河岸边的垂杨柳不易,枝杈也远不如内地那些葱郁的树木可以舒展着胳膊长。可它的花儿是芳香的,果实也有自己的特色。
我把金黄的沙枣放到嘴里,沙沙的,甜甜的。咀嚼着这沙壤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的果实,看着窗前飞逝过去的一棵棵沙枣树,我冥想着:骆驼草——沙枣树,多么象一对孪生兄弟,展现着那些崇高生命的美丽!
“高原之舟”
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青海高原上,它遍身黑乎乎的,拖着长长的毛,身材矮但显得很雄健,昂着带角的头,默默地蠕动着。它有些象非洲雄狮,又有些象非洲犀牛……
噢,这就是被人们美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这就是画家们笔下着意泼墨的形象!
它走路的样子好笨拙啊!
可藏族同胞却把它视之为宝,朝夕相处,离不开它。
高原上,天寒地冻,气候多变,无霜期很短。当大雪覆盖了山岭,多聪明的人也很难记得清往常所走过的山路。如果一步失足,滑下去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在这方面,连善于认路的马也不行,唯独牦牛可以行走自如。
雪原上,藏族同胞把所需的物资放在牦牛身上,牦牛顺着山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准确地按着路线,翻山越岭,带领着人们走向即定的目的地,使人们免受灾难。
它不但识途,而且还耐寒、耐饥渴,肩负重托。同时,它的乳汁要比一般牛奶的营养价值高,肉质也好,毛可以做帐篷的绳索……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同胞,非常珍爱自己的牦牛,深知牦牛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
我们喝着牦牛产的奶,看着一尊尊蠕动的牦牛,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北京后,我把拍有牦牛形象的照片珍藏在我的影集里;在我家的墙上,还挂有一位画家画的《犛牛雪运》图;这位画家从三十年代就开始以牦牛为主题作画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