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把城乡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 重庆市管县 城乡经济活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7
第1版()
专栏:

把城乡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
重庆市管县 城乡经济活跃
本报讯 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庆市,在1983年4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与原永川地区合并,城市的区划由九区四县扩大为九区十二县,农村人口由过去的四百一十万增加到一千一百万人。如何带动这样一个大面积农村的经济发展,是重庆进行城市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他们明确提出了“城乡大联合,城乡共发展”的指导思想,注意把城乡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好市带县的工作。
近三年来,重庆的主要做法:一是把区县作为全局经济活动中实行宏观控制的第一个层次,使之有权统筹安排和管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市里先后两次从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经济技术协作、劳动管理、物价管理、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向区县下放了二十三条权限;二是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市对区县由过去一年一定财政上交任务改为核定收支基数,总额分成的办法,对财政困难的个别县实行定额补贴,收入留用的办法,以上两种均是一定三年不变;三是赋予区县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权,区县有权自主选择乡镇和工商企业进行改革试验,不强求一个模式;四是从经济政策上鼓励城乡企业向区县、乡镇企业扩散产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五是由市切出一块外汇额度引进设备和技术,促进区、县、乡镇企业技术进步。
市带县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城乡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已由过去临时性单项的产品扩散,发展到合资办厂、联合经营、行业协作,以及建立较长期原料基地等十多种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企业之间联合与协作的项目有四千六百多项,其中,市属企业与区县企业联合协作的项目有六百多项,年产值近三亿元。
——一个连结城乡的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城乡已建立农贸中心、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批发市场及摊区市场九百五十七个。活跃在城乡市场上的不仅有国营商业、集体商业,还有十七万个体商户和十五万专业运销户往返于城乡之间,农村一度存在的“卖难”和“买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城乡一体的客货运输网络正在形成。近年来,重庆市的交通运输部门新辟客货运输线路七十六条,设招呼站一千八百多个,每天由市区开往周围农村的赶场车、夜市车和夜宿农村的班车四百四十二辆;农村从事客货运输的车船也可以长驱直入市区,架起了一条条沟通城乡的桥梁。
——运用城市科技优势帮助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路子越走越宽。近年来,通过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方式,从帮助发展种植业到解决发展水果、水产、食品加工、饲料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市和区县还派出科技人员下乡服务,同时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区县培训了各类专业人员两万多人,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城乡经济出现了共同发展的好势头。从1983年到1985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5.1%,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2%,乡镇企业产值递增56.4%,区县工业产值递增14.2%,区县财政收入递增18.4%。农村人均年收入1985年比1982年增加了九十七元。
(程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