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成昆北段之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3
第8版()
专栏:

  成昆北段之忆
  光群
自成都乘成昆线火车去渡口市,又自渡口市返回成都,两次往返都恰恰是午夜,经过成昆线北段那些最险的路段。车窗外夜色正浓,我大睁着双眼,捕捉着那些熟悉的山影。靠了站台上微弱的灯光,我依稀辨认出了峨边、柏村、金口河、关村坝、乌斯河、尼日……这些亲切的站名,从我的身旁飞逝而过。我怎么能够忘怀,1966年春天,在成昆线北段的那些日日夜夜。那时成昆线北段正在紧张施工,它要打通峨眉山的姊妹山——高峻险阻的二峨山,穿越大渡河一带的高山、急流、峡谷,进入凉山区。
初春二月的一天,我去到铁道兵的一个部队,他们正在凿通名叫大桥湾一号的隧洞,洞中的石质松软破碎,有的地段不能打眼放炮,只能用钢钎捣。因岩石破碎,不久前突然引起一次大坍方,好些战士被埋在碎石里,有几个战士当场牺牲。其中一个名叫徐文科的年轻战士,牺牲前用尽最后力量高喊革命口号,念念不忘党的重托,不忘铁路施工任务。他只活了二十二岁,来自四川的农村,牺牲后部队追认他为共产党员、模范共青团员。我在那坍方现场,听徐文科的战友追述徐文科烈士生平,讲说那些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我感动得流泪了,令我想起人民英雄纪念碑座的浮雕群像,那些为缔造人民江山而牺牲的前仆后继的英雄们的呐喊。如今大桥湾隧洞已用水泥砌成的这段墙壁是沉默的,甚至连英雄牺牲的痕迹也看不见了。坐在这温暖的车厢里,我还可以想象,大桥湾隧洞已被装饰一新,洞中灯火辉煌,照着那雪亮的墙壁如同明灿的宫殿。但是人们绝对不该忘记:当年那些战士付出的牺牲。
从大桥湾隧洞口出来,我发现我已置身云端。一道供施工用的轻便索桥,横跨在高山峡谷的两端。原来这儿就是有名的正在施工的大桥湾的大桥工地。这桥有三个桥墩,离地面九十米,相当于数十层楼房高。我站在这悬空的将近百米高的索桥上眺望,只见两边全是陡峭的山壁,上面倒挂着青色的小树,一半为云雾所遮掩。往下看,是望不见底的百丈深沟,靠我站立的一侧,是滚滚奔流的大渡河激流。
我生平从未见过这样壮观、奇险的施工场面:铁道兵的小伙子们,汗流浃背地推着沙子、水泥、石料,快速从这软沓沓、富有弹性的索桥上通过,进入两边灯火通明的隧洞中。而在那两边“飞鸟绝迹”、“猿猱欲度愁攀援”的绝壁上、桥墩上,又还有些战士吊着绳索在那儿施工呢!我问一位战士,这山叫什么名字?那战士回答:“这叫二峨山,峨眉山的姊妹山”。我刚刚爬过峨眉山,我对那位战士说:“我看二峨之险胜过大峨呀!”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形容自秦(陕)入蜀的蜀道之难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又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读者觉得这些描写有点夸张。但用来形容成昆线北段二峨山、大渡河的此情此景,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祖国大西南高山峡谷地形,是以奇、以险、以雄丽而闻名于世的。大渡河则象一匹不驯顺,无法驾驭的野马,一头口溅白沫的怒狮,一个性格狂暴、粗野,还带有几分神秘感的男子汉。大渡河的水呈淡绿色、微白,水流高低凹凸不平,有无数道漩涡急流;流速之急,自古无法驾船,无法摆渡。游泳能手到了这儿,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由于一二起惨痛的教训,施工单位绝对禁止人员下水。大渡河的水深,我问过测量人员,一般有三四十米,下边且有看不见的捉摸不定的溶洞、凹坑、礁石,这是它的神秘之处。就在我来之前不久,据说有一辆汽车,不慎翻到河里去了,后来连一星儿残骸也找不见。
记得那天早晨,我从关村坝出发至乌斯河,我为沿路自然风光之险绝、奇绝而惊倒。大渡河对岸的那些摩天山,呈深褐色,一幢幢遮天蔽日,连绵不断,恰似纽约的摩天楼群。回头往这边望呢?那叫做“一线天”的出口处的一座大山,形同外白渡桥边的上海大厦,重重叠叠的,也是深褐色,在云雾缭绕之中更是象极了。我不禁快速地描画了这些奇特的山影。其实这些山形之奇特,一见之下,便终生难忘,又何须描画呢?而我们的铁道兵和工程队,就正是在这些摩天绝壁、飞湍瀑流之间架桥、筑路,战胜大自然的险阻,使自古的天堑变为通道。
我常想,大自然创造的风景是美的,好看的。神州大地更有无数美绝、奇绝的风景,不一定全为人们所知。有的地方因为交通阻隔,路远人难至。这些美丽、奇绝的风景,不被人们发现,如同旧时代的那些美丽女性,“长在深闺人不识”,也就寂寥了数千年。有的山水,本来是美的,则由于罪恶的社会制度,也就变成了“穷山恶水”,被人们视为畏途。譬如大渡河一带,对岸即是凉山区,解放前由于奴隶制度存在,黑彝奴隶主常有派人拦路打劫、捕人为奴的。不用说山水之美无人欣赏,商贾、旅人谁愿意到此“险山恶水”,生命受到威胁之地来?
由此看来,有时只有社会制度的改变,只有人们有组织的劳动创造,才能发现、开拓自然之美,才能让众多的人们不用费太大的劲,便能一饱眼福、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至于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上,镶嵌着现代化的铁路、桥梁,宽阔的、空气流通的大隧洞,洞中灯火明亮的车站……则是人们创造的“第二自然”之美。这美,我以为更在自然美之上,显示了人们劳动创造之美,现代科学智慧之美,社会制度之美。
而今,往成昆线上参观、旅游的中外人士,日渐的多了。尼(牛)日河、乌斯河、金口河……这些当年的“险关”,从人们身畔不经意地飞逝而去,有的连个站名也没有,不为人所知。列车唱着徐缓轻快的歌,象是怕打扰人们舒适甜美的梦。我的心啊,象大渡河波涛翻滚,激越难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