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中逐步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我国软科学研究日见兴旺 完成一千七百多项研究课题,在各层次决策中起巨大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6
第1版()
专栏:

在改革中逐步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我国软科学研究日见兴旺
完成一千七百多项研究课题,在各层次决策中起巨大作用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曾经被斥之为“唯心主义”的软科学研究,在现代中国逐渐兴旺起来,并且在各种层次的决策中日益显示它的威力。
有关权威人士认为,通过软科学研究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当前我国实行改革的内容之一。仅仅凭着直觉和经验就作出判断,决定政策,这种被称为“拍脑袋”的决策方法,曾经使中国吃了大亏。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软科学机构四百二十个,其中40%集中在高等院校系统。研究人员有一万五千多人。已完成的软科学课题一千七百三十五项。这些课题大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小至某些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中心从1983年起,组织几百名中国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2000年的中国”进行预测研究。就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问题,进行多层次、跨学科、跨部门的科学研究,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专家在两年多时间内,完成了一个总报告、十二个分报告、十七个专题报告,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在提出“七五”计划建议的时候,把它作为主要参考文件之一,并采纳了其中许多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国家科委、计委、经委共同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几千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研究,制定了十二项国家重大的技术政策,其中包括:能源、交通运输、通信、农业、消费品工业、机械工业、材料工业、建材工业、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城乡住宅和环境保护等等。这些技术政策从某些领域的发展目标、结构、技术路线的选择、促进技术进步的途径、路线和措施等方面作了规划。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十二项技术政策。汇集这些政策的中国第一部蓝皮书已经出版。
中国专家研究的一些重大战略问题还有:关于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对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关于三峡工程的综合评价和研究等。一些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软科学研究,象首都北京的发展战略、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山西能源区划的研究等。
专家们还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研究一些大型的科技预测课题。其中有:中国能源模型研究,机电一体化发展预测,中国微电子技术发展前景的预测,中国信息系统发展预测,科技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业技术水平典型调查与预算,大城市交通运输的综合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国电力规划的研究,农业系统工程和大农业发展预测研究等。
软科学研究成果为经济技术咨询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手段。咨询作为产业开始在中国兴起。其中以上海市咨询事业发展尤为迅速。截止1985年底,上海有各种咨询机构五百多个,从业人员近六千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科研、设计、高校、产业部门、社会科学、科协、民间七个方面组成的咨询网。五年来,共完成重大软科学研究三百多项,各类大小咨询项目一万多项,据对上海六十八家咨询单位抽样调查,共完成咨询项目四千七百项,产生经济效益十多亿元,平均每一元咨询费产生经济效益五六十元。
中国的软科学研究萌芽于五十年代。已故科学家华罗庚推广的优选法、统筹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的系统工程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的投入产出法等,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起了良好的作用。近几年,中国学术界广泛地介绍了国外软科学的进展,软科学中的各种预测方法、决策方法、管理方法逐渐在中国的各项决策中有所应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