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宽堂”里的红学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8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宽堂”里的红学家
  陈原
“宽堂”,冯其庸先生用这样一个雅号来命名他的书斋兼卧室,我总感觉有点近于自我嘲讽。这间所谓的“宽堂”,其实窄而又小。八个摆满经史子集的大书柜,一张重叠交错地置放着文房四宝和文稿的书桌,加上个行军床,使屋内除了一条可容人侧身而过的小通道外,别无余地。中国红学会的会长、《红楼梦》研究所的所长、大学教授,竟挤在如此狭小的地方著书、披览、休息、会客。然而冯先生就在这间“宽堂”里,完成了《春草集》、《逝川集》、《梦边集》、《论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蒋鹿潭年谱考略》等数百万字的学术著作。
冯先生深深爱着他的“宽堂”,但他并不死守书斋,一年里,他总要花一些时间出门走走。他并非去寄情山水,而是希图通过实地考察来做学问。前些日子,为了研究项羽,他特意访问了安徽和县,不顾烈日炎炎,考察了乌江。在车里共颠簸了九个多小时,一路上只用一个小烧饼充饥。他研究项羽,主要是为了研究《史记》,因为很久以前他就计划要对《史记》中的所有人物逐一加以研究。因此,他总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去搜访有关的资料。
当然,冯先生目前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红学”的探讨上。几天前有一篇文章刚刚杀青,题目是《重议评点派》。文中对李卓吾、金圣叹以来的评点派,主要是《红楼梦》的评点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评点派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低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评点派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公允的。实际上,今人研究的关于《红楼梦》的很多问题,如版本、家世、结构、层次、人物论、后四十回内容等,评点派已有论述涉及,而且有不少见解颇具深度,我们应该认真地总结。
除了朝夕治学,冯先生还嗜好丹青和听戏。听戏,他如着了魔一般,走到哪里,都要抽空进戏院听上几出,什么戏都听。对时下的戏曲界,他最忧虑的是演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今年初,当他看了浙江昆剧团年仅二十二岁的林为林主演的《界牌关》后,异常兴奋,多次赞誉说,在这位年轻演员的身上看到了戏曲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