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木头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08
第8版()
专栏:

木头鱼
沈世豪
一口塘,一口塘,又一口塘。满塘碧水,清粼粼,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笑脸。踏进夹马三桥,我便被星罗棋布的鱼塘吸引住了。
十年前,我作为“工作组”的成员曾来过这里,落脚在一户农家,同去的还有一位老同志。第一餐饭十分丰盛,中间一盆糖醋鱼,上面泼了一层稀溜溜的酸辣汁,杂以碧绿的葱叶、鲜红的辣椒,诱人极了。然而,当我把筷子伸向鱼的时候,脚面被那位老同志狠狠地踩住了。我一惊,见到示意的眼神,忙把伸出去的筷子转向一盆青菜。尽管我随机应变,这一瞬间的失态还是被房东的小女儿发现了,她用一双惶惑的眼睛瞟着我,不安,羞怯,又含着淡淡的凄凉。顿时,满桌五彩斑斓的菜肴,仿佛全失去了味儿。
后来,那位同行的老同志告诉我,桌上的菜,不少是热心的乡亲送来的。村里多年不见鱼了,那鱼是木头的,放在桌子中央,图个好看,更图个“富足有余”的吉利,客人是万万动不得的。我顿时想起了“缘木求鱼”的寓言,不由哑然失笑……
今天,我是为这里掀起的“养鳗热”慕名而来的。直奔当年房东的住宅。我熟悉的老屋缈无踪影,几丛硕大的芭蕉,亭亭玉立,绿叶如长扇,带着几许荫凉,摇摇曳曳,掩映着一幢崭新的青砖小楼。房前,一字儿排开的三口鱼塘,一位穿红衫的姑娘正在塘边下饲料。一见陌生人,她惶惑地打量着我,羞涩,兴奋,粉团团的脸上骤然闪出几分惊喜。她终于认出我来了:
“你是那年的‘工作组’!”
我点了点头。
她听说我的来意,抿着嘴笑了。大概是倏地想起了当年吃“木头鱼”的旧事,竟嗬嗬地独自笑个不停。
又是丰盛的农家宴。正中一大碗鳗鱼,那是清蒸的。鱼汤清冽如甘。河鳗炖烂了,鲜嫩、香甜,含在口里,倏然化开去,平生品尝过的珍馐名产,仿佛一时全失去了味儿。
姑娘爽朗健谈,但从不提旧事。或许,泱泱碧水,早已洗尽了农家的辛酸;或许,细心的养鳗姑娘担心触动客人昔日的不快。我倾听她谈养鳗经,谈农家怎样开辟新的致富门路,谈市场的自然调节,话语如三月春江中扯起风帆的小舟,一发而不可收。听着听着,我的一颗心,悄然无声地消融在温馨的碧水之中。
但愿“以木代鱼”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过去的故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