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中央部署明年农村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25
第1版()
专栏:

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中央部署明年农村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五方面要求:
切实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搞好农村整党加强基层工作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黄正根、姬斌)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日闭幕。会议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绩,提出要按照巩固、落实、完善、配套的方针,把农村改革继续推向前进。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农村工作者,再接再厉,以饱满的改革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促进农村商品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这次会议于11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在此之前,举行了预备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主持了开幕会。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作了题为《坚持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讲话(全文另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以《如何认识和对待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题作了讲话(全文另发)。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在听取汇报之后,赵紫阳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会议对农村工作提出的见解,着重谈了改革农业投资体制、提高投资效益;发展粮食生产;利用丰富的劳动力开发农村资源;进一步搞活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等问题。
在12日举行的闭幕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作了结束讲话。
会议交流了各地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深入分析研究了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探讨了突破各项难点、推进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
会议认为,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今年农村各项工作继续有所前进,成绩是很大的,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可喜局面。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各地对粮食生产进一步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尽管遭受了自然灾害,仍夺得粮食生产的丰收;农产品基地建设、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各地在去年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改革迈出决定性一步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改革,农民自动自主地组织起来,开创着新的发展机会,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产品市场活跃,农民在产前产后诸环节上的自我服务以及横向联合,都有新发展,辽阔的农村大地萌发出许许多多新事物。一些地方还注意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修、维护和管理工作有了改善。总之,改革正逐步深入,八亿农民安居乐业,生产积极性高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是农村好形势的主要标志。
会议还认为,从各方面看,农村经济的发展显出若干新的特征,主要是改革由突破转向纵深发展,经济由超常规增长转入常规性增长。改革初期对旧体制的各项突破,使被长期压抑的生产潜力在几年内集中释放,形成了超常规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转入常规性增长,并非意味着慢速增长,而是持续稳步协调的增长。我国农村从总体上看,开发不够,处在发展时期,潜力很大,方兴未艾。今后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只要能正视新现实,接受新挑战,创造新条件,把改革搞好,把发展方针搞对头,还会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会议指出,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是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年来,改革朝着这一方向前进,使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开始显现出来。然而,应当清醒地看到,旧体制刚刚被冲破,许多新问题有待解决,譬如,在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国家如何对农业生产实行宏观调节;如何进一步理顺和疏通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如何衔接产销关系等等。类似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对所有改革措施的落实、改善、配套,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才能真正解决,新体制的框架也才能充实、完善起来,进而最终取代旧体制。所以,必须把改革大业善始善终地坚持下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会变,而要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要把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作为农村深入改革的重点来抓。对于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难度,应有足够的估计,放开搞活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但并不是说只要一放开,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深入改革来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调查研究,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改革步骤,通过不同的过渡办法,不断逼近预期的改革目标。会议认为,所提改革任务,并非明年一年所能完成的,有的是需要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因此,在实施改革措施时,一定要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切莫“刮风”,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刀切”。
会议强调指出,尽管农村改革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推进改革具备了众多突出的有利条件。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对改革的积极性很高。农村经济新体制也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争取自身的存在和成长。会议要求,广大农村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时机,选准易于突破的环节,动员群众参加改革,深化改革,扩展改革成果,逐步作到使新体制在农村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会议对明年的农村工作的部署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明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坚持改革,搞好基层整党,争取粮食有较大幅度的增产,全面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会议认为,继续进行改革是明年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要把改革与其他各项农村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据这一总要求,会议从以下五个方面部署了明年的农村工作:
一是切实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二是积极疏通流通渠道,大力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三是继续加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增强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五是认真搞好农村整党,加强农村基层工作。
会议还着重讨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会议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杠杆。当务之急是要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怎样促进改革与开放,怎样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主要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而不是改革和开放带来的新问题,只有让科学战胜愚昧,先进战胜落后,才能逐步消除封建遗毒。会议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把农民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农民,消除封建遗毒和小生产狭隘眼界对农民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要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而观念的更新又应当从干部做起、从党员做起。农村改革深入以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变化,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
会议还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工作的若干设想,将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议。
会议特别强调,不久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把农业放在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指示,十分重要。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以下两个要求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战略目标:一是保证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均八百斤粮食的供给,努力使粮食年总产量跨上新的台阶;二是保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并努力使其向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靠近,缩小城乡差别。会议提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使农业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领导部门和全党同志要认识到,进一步奠定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牢固基础,基本要靠两条:靠政策,深入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靠科学,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不断增强后劲。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各个经济部门、各种经济和社会团体,都应当从全局出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农民开辟更多的增加收入的门路。会议指出,中央已责成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中长期农业投资开发计划,望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的措施,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也应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适当增加积累增加投资,特别要利用目前农村劳力充裕的条件,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总之,要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利用农村一切可开发的资源,推广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措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一个新的发展,促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起来。
会议提出,明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迈出新的步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有重大进展,农村工作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改进作风,振奋精神,带领亿万农民坚持改革,开拓前进,以更大的成绩迎接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