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绍兴市在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中遇到思想阻力。市委组织干部群众开展讨论,克服陈旧观念,发扬开拓精神。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也要更新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9
第1版()
专栏:

绍兴市在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中遇到思想阻力。市委组织干部群众开展讨论,克服陈旧观念,发扬开拓精神。这说明——
经济发达地区也要更新观念
本报讯 记者季音报道:著名的江南水乡、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绍兴市,最近开展了一场关于更新观念的群众性讨论,它成为目前正在这里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绍兴市是全国十六个中等城市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近几年来,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当快,去年全市仅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就达三十八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或超过四十亿元,其中绍兴县乡镇企业产值在全国仅次于江苏无锡县。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城乡出现了一片未曾有过的繁荣景象,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明显改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再加上长期的“左”的影响,各种阻碍发展商品经济的陈旧观念,仍然在相当多的干部和群众的头脑中存在。比如在农村(特别是山区),许多农民依然抱着“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鸭弄些油盐钱”的小农传统观念,不重视商品生产。有的则满足于“缸缸满,瓮瓮满,信用社里有存款,何必再去冒风险”。有的地方在整党中把从事商品生产的党员列为“重点批评对象”,指责从事正当经营致富的人是“不三不四赚大钱”,在工厂里,不少人对改革劳动制度思想抵触,认为还是“端铁饭碗牢靠”;把改革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说成是“富的发财,穷的发呆”;有的企业干部不敢发展横向经济联系,认为是“大鱼吃小鱼”,“不如守住自己的摊子”,等等。
绍兴的同志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进程,觉察到,目前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固然存在着能源紧张、原材料不足、资金短缺等困难,但一个到处碰到的大困难,则是思想上的阻力。要前进,就必须更新各种陈腐观念,这既是改革的需要,也符合群众的愿望。中共绍兴市委提出开展更新观念的讨论,很快得到了各县的响应,人们认为目前开展这样的学习与讨论是适时的。
绍兴市这次更新观念讨论的方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商品经济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路”,并且坚持双百方针,各抒己见,以理服人,真正形成一种民主、和谐、融洽、宽松的舆论环境。讨论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召开各系统的座谈会,包括党政领导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国营与集体企业、文化教育部门等等。二是在《绍兴日报》上组织讨论。绍兴市和所属各县,都已分别召开了多次讨论会,有的县又在基层单位普遍开展了讨论,会议多数开得生动活泼,思想活跃。上虞县供销社系统的一次讨论会上,人们解剖了沥海供销社这个典型。这个社在六十年代曾三次被评为全国勤俭办社的先进单位,这些年来虽然保持了老传统,但干部缺乏开拓精神,企业连年亏损。社干部说,这些年我们只在点滴节约上花力气,连一个用完的圆珠笔芯上的小铜头也舍不得丢掉,积攒了三年,才收得二两半铜。其实,这不是正确的勤俭观。今天我们发展商品经济,首先要勤于了解市场信息,树立竞争观念,力求最好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最大的勤俭。在绍兴市部分乡镇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人们提出要为供销员正名。他们说,有些人把供销员看成全是“搞邪门歪道的”,不懂得发展商品经济,熟悉业务的供销员是企业的重要人才。绍兴县红豆乡红江村党支部书记朱水荣在会上介绍了重视使用有能力的供销员等人才的经验,使村办企业兴旺发达,今年产值可达一千万元,利润一百万元。
《绍兴日报》是这次讨论的重要阵地,报上开辟了“观念更新笔谈”、“观念更新虚实谈”、“观念更新百例征文”三个专栏,已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和读者来信,这些专栏受到读者的欢迎,对社会上的观念更新讨论起了促进作用。绍兴市的观念更新讨论目前还在继续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