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安泽县领导搞浮夸群众受害 人大代表张银莲敢说真话 写信向省长如实反映本县农民收入情况受赞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26
第1版()
专栏:

安泽县领导搞浮夸群众受害
人大代表张银莲敢说真话
写信向省长如实反映本县农民收入情况受赞扬
本报讯 记者王艾生报道:山西省安泽县唐镇村农民、养猪专业户张银莲,从当选为省人大代表那天起,就说:“我当代表,不能人家说啥我说啥,要自己想,自己看,要为人民说真话。要不,我宁可不当”。她这么说,也这么干。
安泽地处太岳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这些年,托党的富民政策的福,有了很大变化。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比过去好了。农民脸上常常挂着笑容。但是,这里的穷困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过来,农民的日子还艰难,修盖新房的还不多。可是,张银莲听说,1983年县里上报全县人均收入三百一十六元,1984年上报全县人均收入四百零三元。一个五口之家,一年收入可就有两千多元。张银莲不信,她知道,两千多元钱来之不易,她和丈夫拚命干,也没有收入那么多,算来算去只收入一千挂零。她也知道,附近农村不如她家收入的有的是。
张银莲要探个究竟。她向县人大常委会建议,人大代表视察时要好好看看农民的人均收入。
1985年3月19日,张银莲到石槽乡调查,乡党委书记向她谈了全乡这几年人均收入情况,说1984年人均收入四百一十七元,比1983年增加一百一十七元。
张银莲问:“象你们乡这么富裕,肯定都归还了银行的贷款?”
党委书记答:“没有,没有。”
张银莲:“象你们乡这么富裕,农民一定有很多钱存入银行?”
党委书记:“没有,没有。”
“象你们乡这么富裕,家家户户肯定都买回高档家具,盖上新房?”张银莲又问。
党委书记:“没有,没有。”
张银莲:“那准是你们这里的人把钱都买肉吃了,一天三顿肉,顿顿有好饭?”
党委书记还是说:“没有,没有。”
事情很清楚,再问下去就要露馅了。
张银莲了解到,石槽乡1984年底农民共欠银行、信用社贷款四十四万二千多元,全乡人均欠贷款一百二十九元。中午,张银莲走访几户农民,一户吃白面馒头,一户吃“红薯焖饭”,一户吃玉米面疙瘩。
随后,张银莲又调查了全县收入最高的、中等的、最低的三类乡村,上报的数字与实际情况出入都很大。
1986年5月,张银莲拿着一叠厚厚的材料,来太原参加省四次人代会。她写信给王森浩省长,要求当面报告安泽县浮夸假报坑害群众的事。很快,王省长就约见了张银莲,听了她反映的情况。隔了一天,郭裕怀副省长和有关厅局的负责人,来到张银莲住处,再次听取张银莲反映安泽县浮夸的具体情况,以及她提出的意见。郭裕怀副省长说:省、地要派出调查组,彻底查清安泽县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山西省和临汾地委派出的调查组查明:安泽县1983年上报全县人均收入三百一十六元,统计局抽样调查为二百零七元,多报一百零九元;1984年上报人均收入四百零三元,统计局抽样调查为三百一十五元,多报八十八元。调查报告说:“安泽县是一个以粮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县,农民收入水平主要决定于产量的高低。人均收入水平大大超过了粮食产量增长的幅度,反映了人均收入计算偏高”。
临汾地委领导同志赞扬张银莲敢于为人民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安泽县县长郑泽生也登门拜访张银莲,说:“你做得对,为安泽人民办了好事。”张银莲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把真情实话反映上去,是我的本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