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阅读
  • 0回复

小街风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3
第8版()
专栏:

  小街风情
  陈残云
盐运西街是一条靠近闹市的小街,长度大约不足三百米,宽度可行两部汽车,连结三条小巷,是一个比较幽静的住宅区。我住在临街的一层楼宇里,不知不觉已历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整洁的街道留下我不少脚印。
刚搬进来没几天,一位当官的老朋友来看我,赞赏说:“你住在这里很好,靠近老百姓”。我本来就是老百姓,无所谓靠近不靠近。我欣赏它的好处却是闹中带静,四通八达,到哪儿去都有公共汽车可通。
租住的房间也还过得去,是华侨房子,实用面积六十多平方米,三个小卧室,一间客厅,一个走道式的小饭厅,还有独立的厨房、浴室和坐厕。房子狭小而陈旧,但我们一家五口,还可乐业安居,和左邻右里和谐相处。
头五年,住得安静而愉快。清晨,一些年轻小伙子在街上打羽毛球,洋溢着轻快的笑声。黄昏,小孩们在街道上比赛小足球,发出热烈的高叫。这些声音,给人带来快感。我在写作之余,很喜欢欣赏他们的玩乐。
可是一声惊雷,把街上的孩子轰走了。“砸烂狗头”的疯狂标语,糊满了街上的墙壁,我和一些邻居的门前,也给侮辱人格的标语涂污。我被邻居们护卫着,有人愤愤不平地对我说:“我替你把标语撕掉!”我阻止。又有人对我说:“谁要抓你,你就躲到我家里来。”在混乱恐怖的“文攻武卫”中,全体街坊邻里自发地集合起来,把街道的几个通道封住,每户派人值班放哨,没有证明不许进入,晚上也派人放哨,我也参加放哨;这里,不管党内党外,“造反派”或“走资派”,大家和衷共济地保住了安宁。这时,我想到老朋友说过的话:“你住在这里很好,靠近老百姓。”这确是意想不到的好处,人们之间的患难相扶是最大的好处。在历史上,广州居民有过不少防乱的经历,这就是经验。
“四人帮”被埋葬以后,清除了垃圾,街道又回复了宁静。
随之而来的是开放、改革的巨大呼声,象山洪暴发一样,震撼了古老的大地,震撼了疮痍满目的乡村和城镇,盐运西街的宁静也被震破了。收录机放出的粤语流行曲、电视机传出的欢声笑语、收音机播出香港商业一台的新闻报道,代替了往日孩子们比赛小足球的欢叫。
接着出现了自由市场。整条小街都摆满了小摊档,猪肉、牛肉、鱼肉、鸡、鹅、鸭、瓜果、蔬菜、蛋品、咸杂,丰富的物品和多彩的色泽,吸引着就近的家庭主妇和周围的居民。附近有几个颇有规模的肉菜市场,如禺山市场、惠福市场、广大路市场,都是“铁饭碗”市场,日渐失去了热力,盐运西街却是闹哄哄的,叫卖声、议价声、谈笑声、低嚷高叫声,不绝于耳,扰乱了街道居民的安宁。
我的楼下就是闹哄哄的市场。好在闹成一股不刺耳的声浪,听不到谁在讲话,谁在尖叫,只有一片时高时低的嗡嗡响,从早上七时到十二时,下午三时至六时,余外是寂然无声,不大妨碍我写作和阅读。还有点好处,买菜方便,什么时候来了客人,都能买到烧鹅、烧猪肉或盐焗鸡来接待,而且还能吃上新鲜的便宜的鱼和菜,例如鲜活鲩鱼早上每斤售价二元,下午六时后一元三、四角就能买到,放在冰箱里,第二天一样新鲜。蔬菜也一样。
下雨天,小街上呈现了一幅彩色的奇景。嫣红的、浅绿的、淡素的、深蓝的、乌黑的、洒花的、间条的,各种颜色、各种款样的折骨雨伞,象一条彩龙一样,缓缓地蠕动。色彩一年比一年鲜艳。闲暇时凭窗眺望,有一种喜悦感,雨伞的色泽,仿佛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生活的日新月异。我喜看雨中的街景。
两年多以前,任仲夷同志曾来探望我,看了周围的环境,有感而说:“看来作家住得并不好。”我习惯于随遇而安,也没有忘怀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对领导的关怀,内心感激。随后,我领着仲夷到楼下察看市场。他对市场的丰富物资似乎感到高兴,而对菜摊上新鲜茁壮的豆芽,却发出疑问:“这些豆芽是不是用尿素培育的?”我回答不知道。新近兴起的自由市场,那时还显得混乱,个体户作伪、短秤、乱抬价的事时有发生,这些事老任不会不知道。他察看一会就走了。
几年来,这市场的物价时涨时落,总的趋势是稳中有降。去年底作了整顿,改善了随处摆卖的混乱局面,把摊档固定了大小位置,排列于街道中心的两旁,顶上盖搭着红、蓝、绿、白的塑料硬篷,遮雨遮阳,整齐美观,入口处写上“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的大字,现出一种崭新气象。它的旁边,有一间装饰华美、有空调设备的友谊商店,还有综合商场。
现在,全部摊档井井有条,大致数字是:蔬菜七十档、副杂食品四十档、鲜活水产二十档、鲜猪牛肉二十档、鲜光鸡光鸭十档、熟肉五档、烧鹅四档,明码实价,也不短秤。当然价钱时有变动,如中秋节后的活鲩鱼,每五百克一元八角,鲜牛肉二元半,鲜猪上肉二元六角,全瘦猪肉三元八角,光白鸡二元八角,烧鹅五元,烧鸭四元半。蔬菜品种繁多,较大宗的白菜每五百克二角上下。反季节的生菜约四角。几年来的生活指数在稳定中稍微偏高。从盐运西街的市场风貌中,看到了广州市民的生活特色。
和盐运西街相连的西湖路,是一个灯光市场,拥有近五百个售卖衣服的摊档。每当夜幕降临,盐运西街市声静止,西湖路上近五百支亮晶晶的光管又照耀着拥挤的人群。灯影笑语,人声喧腾,织成一幅活跃欢快、风情独特的图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也觉着年轻。
广州,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开放与改革的歌声给它带来新的生命。
1986年9月24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