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痴”与“不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3
第8版(副刊)
专栏:

  “痴”与“不痴”
  马贵毅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这“痴”也即人们常说的“着迷”。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阿宝》里,以“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反证了“性痴”对于事业成就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我们当中真有不少慵懒而又饶舌的人儿,对于那些苦学精研“痴”于某项学术或事业的人们,总爱不屑地以“傻瓜”、“疯子”、“书呆子”戏称之。言外之意,在我看来:大体不外乎向世人宣称自己不蠢不懒,乃“不痴者”。
殊不知,当这类“不痴者”在似乎漫不经心地吐出“某某纯粹是个书呆子”之类的妙语时,想必他的心底总是有着一点嫉妒二丝羡慕和三分不服气以及由此交织而成的难言的痛苦的——不然,他的如是说,可就真正地没有一点儿道理了——因为,别人的“痴”,既没有侵犯他的资产,又没有伤害他的声誉,也更没有危及他的生存——那“痴”人,仅仅在于比他生活得更勤奋、更辛苦、更充实,因而也就更轻松、更愉快一些。如此而已。
由此看来,此等人士之“自谓不痴”,又实在不无道理——连自己的潜意识(嫉妒、不服气等等)都不曾察觉的人,何谈“痴”?当然,那“潜意识”有时候实在是一点儿也不“潜”的。
此类“不痴者”,除了每每论及别人的“痴”和自己的“不痴”外,我想他恐怕没有什么比这更高妙的乐趣可言了。由他去吧——世界总是由“痴人”与“不痴者”组成的——更不用说“痴人”在心境上又确实往往比“不痴者”轻松愉快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