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八年空前兴旺 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以及农牧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 同59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合作关系300多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2
第1版(要闻)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八年空前兴旺
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以及农牧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
同59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合作关系300多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本报呼和浩特7月2日电 记者肖荻、傲腾、孙健报道:8年改革,给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蓬勃生机。去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5.34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分别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加2.15倍和4倍。农、牧民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130元和188元,增加到1986年的339元和649元。全区出现各项经济协调发展,各族人民安定团结的新局面。
内蒙古东林西铁遍地是煤,有1600万公顷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之首,稀土矿占世界储量80%以上。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有8800万公顷草原和533万公顷耕地。解放后40年来,这一地区的经济既有巨大发展也有起伏徘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顺应内蒙古自然规律,在农村较早实行包产到户,在牧区实行“畜草双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到1986年,畜牧业在连年遭灾的情况下,总产值达到15.7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为109万公顷,比1980年增长7.3倍,林、草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粮食、渔业总产值分别比1980年上升了21%和101%。内蒙古农村开始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逐步转向商品经济的轨道。1986年全区有31500多个专业户,人均收入达1557元。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以企业为中心,实行政企分开,责权利相统一,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目前,全区已有55户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和1586户国营商业企业实行了租赁、承包经营或转为集体所有制。去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利税总额比1980年增1.4倍,年平均增长19%。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从1978年到1986年,仅轻纺产品就有359种荣获国优、部优、区优称号。
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改革成就,使国内外有眼光的企业家刮目相看。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已与世界上5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达成经济协议和签订合同90多项,正在洽谈的还有几十项。已经建成投产的一些项目,使这里一些传统工业产品迅速升级换代,并有300多种商品打入国际市场。伊盟生产的羊绒和无毛绒被誉为世界上的“纤维宝石”,羊绒衫是供不应求的热门出口产品。1986年全区出口创汇达1.474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了近1.5倍。
自治区主席布赫6月30日接见本报记者时说:内蒙古自治区从纵向比有很大进步,从横向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在全区上上下下都在准备迎接自治区成立40周年,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我们40年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只有改革、开放、搞活,才能使偏远、贫穷、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