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古歌·史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9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歌·史诗
降边嘉措〔藏族〕
青海湖是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环湖牧场是最富饶、最优美的高原牧场之一。离湖不远的日月山,沟通藏汉两个民族之间联系的唐蕃古道,早已闻名中外,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在这块土地上,传诵着一支古老的歌——英雄史诗《格萨尔》。她古老,又富有朝气,永葆艺术青春。她唱出了民族之魂,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国庆38周年前夕,在青海湖畔举行了《格萨尔》艺人演唱会(由青海省文联等单位主办),集中展示了青海地区《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特点和丰采。
青海湖之秋,绚丽多姿,使人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她有湖的秀丽,又有海的气魄。可是,我觉得,艺人们演唱的古老的史诗,比青海湖更深邃,更浩瀚,更神奇瑰丽。她包容了一个民族的历史。
这支古老的歌,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流传至今,主要应该归功于众多的说唱艺人,他们是这部不朽的诗篇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参加这次会演的,有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艺人,也有近年来涌现出的歌手。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艺人,成为会演期间的一个新闻人物。
他叫古如坚赞,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牧民,后来进寺院当了喇嘛。该寺是红教派,允许僧众结婚。他开始说唱《格萨尔》,还有一点“罗曼蒂克”色彩。前年结婚后,他见妻子和岳父十分喜爱《格萨尔》,常去听艺人们演唱,就说:“你们要喜爱,我给你们说唱。”妻子不信,说:“你怎么会说唱?”他肯定地说:“不信你们就看吧。”古如坚赞自己能记录成文字,然后看着抄本演唱。年底,他果然写出了一部《列赤马宗》,约20万字,献给自己的妻子。这事轰动了果洛地区。大家知道,他幼年就失去父母,从未上过学,只在寺院里学了一点藏文,勉强能念些经文,连一封信也写不利索,居然能写出厚厚的一部书,真是“神”了。去年,果洛自治州《格萨尔》办公室将他请去,邀集史诗专家考核鉴定,证明他确实是一位天赋很高的说唱艺人。最近他又写了两部,约10万多字。他以非凡的才华在这次演唱会上荣获一等奖。他这么年轻,怎么学会说唱那么多部,至今是史诗工作者们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古如坚赞说他能说唱全部《格萨尔》,共120多部,写了详细篇目,目前正在记录整理。
其他如昂仁、次登多杰等都是很有才华、在群众中享有声望的说唱艺人,都能说唱几十部。
古如坚赞这样的青年艺人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我们祖国政通人和、民族团结、欣欣向荣的年代。《格萨尔》这部史诗受到高度重视,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艺人们也被当作“国宝”,受到关怀和爱护。在旧社会,艺人们被视为乞丐,他们的吟诵被诬为“乞丐的喧嚣”,今昔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格萨尔》这支古老的歌,和产生这支歌的民族一起获得新生。
(附图片)
《格萨尔王传》插图     唐一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