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阅读
  • 0回复

武钢大冶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组成经济联合体 长江冶金走廊开发形成配套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9
第1版(要闻)
专栏:

  武钢大冶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组成经济联合体
  长江冶金走廊开发形成配套体系
本报武汉1月7日电 记者王楚报道:武钢、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冶金企业组成经济联合体,携手共同开发建设我国第一个长江冶金大走廊。
长江冶金走廊,主要指江城武汉至新兴工业城市黄石,靠长江南岸一线的143公里。解放以来,国家在这一线相继兴建我国第二个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鄂城钢铁厂、大冶钢厂等10多个大中型冶金企业,矿山20多座。
“长江冶金走廊探明铁矿储量达6亿多吨,含铁量达46%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已达550万吨。”湖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杨继禄工程师对记者说:“只有形成经济联合体,共同开发、建设,才能使长江冶金走廊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辐射力。”
冶金走廊在长江流域开发建设中,有先行一步的优越条件,这一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冶炼安排合理,电网结构适当,水利交通便利。同时,经济改革的大气候,使长江冶金走廊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已形成中央、省市、县乡80多个大中小型企业配套体系,1100多个规格品种钢材,辐射全国各地,进入国际市场。
有资料显示,长江冶金走廊的产品开发,具有“后劲”。武钢生产的多种型号的薄钢板居全国首位;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年产粗铜占全国总产量1/5;大冶钢厂则是我国重点特种钢厂之一,它生产名牌产品,主要用于国防工业和高档民用工业。
长江冶金走廊经济联合体,采取互惠互利原则;同时,武钢等10多个大中型企业将他们现代化管理技术,移植到地方冶金企业,地方冶金企业则乐意为大中型企业填空补缺;目前,经济联合体成员正依据各企业技术、设备、科研力量,规划产品的合理分工;中长期发展目标。可以预料,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长江冶金走廊将出现在人们眼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