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省农科院面向生产大规模技术开发创造奇迹 肇州县百余万亩耕地粮食产量四年翻番 五常县二十万亩优质水稻去年增产三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7
第1版(要闻)
专栏:

  黑龙江省农科院面向生产大规模技术开发创造奇迹
  肇州县百余万亩耕地粮食产量四年翻番
五常县二十万亩优质水稻去年增产三成
本报哈尔滨电 记者武培真报道:没有增加一分土地,肇州县126万亩耕地比四年前增收一倍,五常县20万亩优质水稻增产30%。这是去年发生在黑龙江省的奇迹。
上述两项突破,是在省农科院和肇州、五常两县的科技人员以及当地财政、物资等部门和县、乡、村干部及大批农户的通力合作下实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在低偿服务的前提下,面向生产第一线,利用责、权、利挂钩、奖惩结合这个纽带,取得农业银行、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签订了大面积技术开发合同,以10万亩、百万亩计的规模,在全省范围内大搞对次质土壤改造,并大力推广稀土农用技术、根瘤菌肥施用技术、马铃薯脱毒技术、水稻抛秧等技术项目。肇州百万亩玉米丰产方和五常县20万亩优质水稻丰产方,就是这一系列项目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肇州百万亩玉米丰产方,是在条件差、基础差的贫困地区搞的一项突破性探索。该县地处高寒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十年九旱不打粮地方。解放后30余年来,历届政府束手无策。1984年,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谭国强为首的6名专家来到肇州,带领当地上百名科研人员,由小到大面积地推行玉米高产综合技术和标准化作业方案,对全县所有参加攻关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当年,全县100万亩玉米在早期低温冷冻干旱和中后期多雨寡照等灾害条件下,平均亩产达402公斤,比四年前增产约一倍,加上其它农作物的技术开发,全县去年粮食总产达4.6亿公斤,比四年前最高纪录2.3亿公斤翻一番。
五常县20万亩优质水稻丰产方,是农科院刘多颖等50余名科技人员在著名水稻产区推行的先进的旱育稀植技术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验,一年见效,平均亩产550公斤,比一般田产量高出165公斤。交售时节,送粮路上,大车小辆,载着丰收,载着喜悦,连绵不断,一派兴旺景象!
融进了科技人员千辛万苦的农业技术开发,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肇州农民把科技人员看成“财神爷”,许多农民手持现款,以先交技术服务费为条件,要求一定答应签订技术承包合同。肇州周围数县也受其影响,迈出了大规模技术开发的步伐。五常县许多农民对科技开发顶礼膜拜。大清早,科技人员尚未起床,便堵到门上去请教。省委书记孙维本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条工省效宏的路子。实践证明,一旦科学的春风吹拂大地,一旦科学的种子植入农民心田,我们脚下的土地就将变成一块充满希望的大地!无疑,这是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