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走向世界的反思——访钟叔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走向世界的反思
——访钟叔河
张世英
记者:在那样的逆境中,你还能读书、思考,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你?
钟:当了右派,即使在想不通的时候我也并不灰心,“我的世界有更辽阔的边境”(闻一多诗句)。在读史中,我发现1800多年以前就有欧洲人到中国来,可是直到180年前还没有中国知识分子到欧洲去。是封闭造成了落后,落后又更加剧着封闭,而封闭落后的心态是绝不容忍“走向世界”的开放思想的。我作为中国人,应该努力弄明白这些积弊,并设法加以传播,这结果就是1970—1979年九年的牢狱之灾。
记者:你还坐过牢?
钟:对的。在牢中我也没有放弃学习,利用条件继续读史书,从中发现:长期封闭的社会一旦开放,发生的变化是极其广泛、深刻而激烈的。人们只要一“走向世界”,他的价值观和哲学就必然发生变化,这是改变封闭造成的落后状态的强大动力。早期“走向世界”的人的现身说法,对现代人可以发生很大的影响。
记者:丛书的编辑工作是在出狱后开始的吧?
钟:1979年3月我被“提前释放”出狱,9月平反改正。不想回报社了。到出版社后就提议让我编这套书。第一种《环游地球新录》1980年8月出版。1980年到1982年平均一个月出版一种,每书都要标点、索引,加上每种书的叙论平均1万字一篇。如果没有过去的充分准备,显然难以胜任。
记者:从编辑出版工作看,丛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钟:丛书所收都是1911年以前的。书虽是古籍,而读者却是新人。整理出版古书,应该引导读者向前看,面对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过去是不堪回首的,因为整个封建文化必须用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加以整理,才能为现代化服务。《走向世界丛书》,这个名字就不古。但它们又确是古书,作者很多是古文名家,校正脱讹倒衍,正确标点分段,编制索引,还原译名,案头编辑工作也是很繁重琐细的。
记者:我读过你写的关于这些书的叙论,有材料,有分析,有文采,看来渊博的学识、精确的思辨和过硬的文笔,对于编辑来说确实重要。
钟:编辑需要才、学、识,我却谈不上。至于丛书,应该说得力于有见识的领导、师友和同事的支持,个人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在我的长期规划中,它也只是一部分。
记者:(谈话中,不断有书社工作人员前来找他)你担任了书社的领导工作,还有时间编书吗?
钟:总编辑当然要编书,他应该是出版社的第一编辑嘛(笑)!我的安排是上午到社处理社务,下午和晚上在家里编书。现在我还在编周作人的集子。我很想早些把总编辑的职务卸下,可以更多地编一点书,这更加符合我的本心。(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