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化经》传注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4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化经》传注疏
〔题解〕经,至圣之言也;传,先贤之述也;注,后儒之训诂也;疏,为注所作之解释也。
老子著《道德经》约三千字,玄奘译《心经》计二百七十字,济公念的法力无边的真经只有六字。经文,不在字多,而在精粹、彻底、有用。《化经》虽是两句,也尊之为经。
〔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传〕事:对象。事之“大”、“小”:性质。化:手段。化为“小”、“了”:目的。
〔注〕事,如“出事”、“没事”、“平安无事”。化,指的是变化,如“化整为零”、“化重为轻”、“化险为夷”。小,指的不是“正……”的。“小广播”,指的不是“正路”的;“小吃”,指的不是“正宴”的;……“正”者,主要也,严重也,原则也。所以,“小”就表示:不是主要的,不是严重的,不是原则的,“大事化小”就表示:大题小做,瞒大就小,以小代大。了,指的是完全和了结。“小事化了”,就是:“化”起来,“了无惧色”,“了无挂碍”;“化”的结果:“一了百了”,或是 “不了了之”。
〔疏〕《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部经,也可说是一部“化”经。两部“化”经,彼此印证,相互发明,可以时刻揣摩,努力实践。
见事就“化”:大“化”小,有“化”无,险“化”夷,祸“化”福,事情“化”小事,小事“化”没事儿。
狡兔三窟,程咬金三斧头,老子一气化三清。“化”之得法,其妙在“三”:一、侧化法,把注意力引向一边,二、反化法,把注意力引向另一端,三、下化法,所谓“把注意力引向……”就是民间所说的魔术师用的障眼法。这三“化”之法,可单用,也可合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得心应手,妙不可言。
“化”之有效,其根在病。牛胆有病才“化”出牛黄,马胃马肠有病才“化”出马宝,人有了官僚主义,才会化渎职为立功,化悲怆为壮丽,化碎玻璃为明镜台。 应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