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阅读
  • 0回复

菲海曙光——唯见创刊号的《东方月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2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菲海曙光
——唯见创刊号的《东方月刊》
五四运动后,海外华侨受此鼓舞,纷纷在所住国兴办刊物。《东方月刊》作为菲律宾中华学生联合会的出版物,于1921年12月出版,是一本用中英文合刊形式在菲律宾和国内发行的16开本杂志。它不仅得到了当地华侨巨商、领袖李清泉等人的资助,也受到了当地最有影响的华文报纸《华侨商报》和《民号报》支持。菲律宾总督渥特以及菲大理院前任院长约孙翰、民国大学校长奥西亚斯等特致函,以示祝贺。
编者声称,创办此刊的目的在于使寄人篱下的华侨同胞,能与“外人互通声气,辑邦交而联友谊”,其宗旨在于“以策大众群力,发表救国意见,表扬中国优点,联络华菲感情,增进侨民智识”。其中除赞扬学生联合会诸君,以“纯一爱国为职志”的创刊动机外,还在文中用“南真北伪”之词,鲜明地表示了20年代初,菲华侨对北洋政府的鄙视及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热诚拥护。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次新发现的梁启超的《何故爱国》一佚文。它是我们研究梁后半辈思想脉络的重要材料。全文六百多字,着重分析了我国“何以兵战商战,着着皆败。渐至全国计生路绝,将为人奴”的根本原因,在于“盖我国民事事都不让人,独有视国家当作闲”。那种“是闲非不原多管之一念”的民族劣性,“实为莫大病根”。他大力疾呼“此病根不除,国家终无振兴之日”。因此他提出“国家即我命根”之救世良方。梁从民族劣根性的角度去发掘国家落后的根由,无疑对开拓我们今天的改革意识是有所启发的。
(摘自《社会科学报》第107期 祝均宙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