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大进大出 以出保进——六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2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进大出 以出保进
——六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本报评论员
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针,即最大限度地把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这“两头”,放到国际市场上去。这是保证整个国民沿海经济新战略成功实现关键一着。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同志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存有种种疑虑:“中国地大物博,为什么要依赖国外的资源?”,“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们的产品能挤得进去吗?”,传统的产品经济使人们眼界狭小,习惯于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考虑问题,不知道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好处。当着国门打开时,这些同志就难免生疏,难免犹豫。
要看到,人多资源少,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突出矛盾。我们再也不能陶醉于“地大物博”的老说法了。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地虽大而物并不博,沿海资源更加匮乏。近几年,沿海与内地间频繁爆发这种那种原料“大战”,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有的,那就是鼓励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大进”的方式,到国际市场去寻找原料。当前,国际经济竞争激烈同时又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正在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为求经济加快发展,都无例外地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彼此资源、产品互有进出,互利互惠。“智者顺时而谋”。抓住良机,顺应潮流,加入国际分工,利用国外资源,我国首先是沿海地区的工业就可以获得更充裕的“食粮”。
当前,沿海地区发展经济不但有必要“大进”,而且有条件“大出”。世界贸易近几年增长速度虽不高,但结构变动很快。一边是发达国家向更高级的产业结构转换,一边是耗费劳动较多的产品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个经济格局变革中,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丰富,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比较便利,是完全有可能成为“先得月”的“近水楼台”的。当然,这决不是说别的国家和地区会拱手向你奉让一块块的市场。要实现“大出”,除了选择正确的产业战略以外,关键是要用力挤进国际市场。就是说,进入国际市场是要靠我们使劲去挤的。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1/5,但目前大陆的国际贸易额只占世界的1%,这显然与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学会捕捉信息、开展销售、打开市场等一整套国际商战本领,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潜力,这才能一步步地去赢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应有的席位。
当前,国际条件总的说是有利于我们“大进”的。但要真正做到“大进”,决定性的条件还是“大出”,把出口创汇有力地抓上去。“大进”与“大出”,是沿海外向型经济有机循环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大出,才能大进。我们要以大出保大进,以大进养大出。如果大进小出,甚至只进不出,赚不到外汇,拿什么去买进、引进?出口不能增加,创汇不能增长,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就会落空,外向型经济就会因供血不足而衰萎。这种前途是存在的,不过是可以避免的。做法就是在进出口的各个环节上保证大进大出,限制、避免大进小出和只进不出。
实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困难肯定是有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是优胜劣汰的催化剂。近年来,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4在国际市场实现,国民收入的1/4来自海外销售,资金的1/4来自海外。实践说明,只要勇于开拓,善于学习,我们就一定能够排除困难,大步走向国际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