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观《报春图》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2
第8版(副刊)
专栏:美术欣赏

观《报春图》记
李凖
4月中旬,在人大会堂三楼,看到巨幅中国画《报春图》一幅。这幅大画宽三米,长八米,赫然置于明堂之上。一片红霞烂漫,披烟带雾,老干如铁,嫩枝似箭。特别是花萼累累的花枝,红浓香舒,含苞欲放,好似小孩明媚的笑靥,纷英清健。
站在这幅大画前,觉得有一股磅礴的生命力量,好像置身梅园中,闻到了清香的味道,看到了蜂蝶翩舞。
这幅大画出自中年画家王成喜的手笔。他讷于言辞,质朴得像个农民。不是介绍,我真不敢相信这幅娇红灿烂的梅花,会出自他的手。但我又仔细看看,他的浑朴,他的沉雄,他带着满身黄河泥土气息的生命力量,你会又感觉到这幅画只能出于这样气质的画家之手!
中国人画梅花,从徐熙,滕昌,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特别宋元以下,画梅大家辈出,然都是追求一种清瘦飘逸的气氛。所谓“贵稀、贵瘦、贵嫩、贵含”,像元人王冕的墨梅,就达到了这种清高的境界。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人们不光喜欢虬干疏花,也喜欢浓艳多姿的红梅。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关山月同志。可以说他是“笔起三代之衰”,一反过去的简、清、瘦、疏,而为茂枝繁花,又不失清韵。我觉得王成喜的巨幅红梅,好就好在既明艳华茂,又清丽脱俗,大概这是最难的了。
50年代,我酷爱齐白石先生的画,当时说不出所以然。后来看的多了,也听人谈的多了,渐渐悟到齐白石画好就好在画中那股夺人魂魄的生命力量!他用颜色那么大胆、用笔那么恣肆。浓红浓黑,鲜明泼辣而又天真。这种独到的风格,一扫当时画坛上的娇柔绮靡风气。齐白石为什么能达到这样高度?除了他的天才以外,还有他的经历。他犁过田,放过牛,挨过饿,受过大苦。夜晚睡在稻场上,看过满天星斗,步行林莽大川间,吸过日月精华。
王成喜同志也出身于农村。他也挨过饿,种过田,尝过汗水的味道,看过苦难的人生。但是他毕竟是在黄河岸边的沃土中长大的,他的画可能没有那么多书卷气。他不像元人画梅那样清癯,也不像明人画那样飘逸。他是地地道道的从农民中走出来的画家。他的画浓艳娇媚,但又不流于俗俚。明艳灿烂中又流露出一种清丽淡怡的气质。这样大的画,把老干处理得非常浅淡、突出,花蕾花枝,这种经营上的揖让,确实是别出心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