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阅读
  • 0回复

高等院校以多种形式加强与产业部门合作 上海建立百余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使科技进一步为生产建设服务成果推广率提高到7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6
第1版(要闻)
专栏:

高等院校以多种形式加强与产业部门合作
上海建立百余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使科技进一步为生产建设服务成果推广率提高到70%
本报上海8月4日电 记者萧关根报道:上海高等院校以多种形式加强与产业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使科技进一步为生产建设服务,成绩显著。目前已建立了100多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1987年的横向协作课题经费达3000万元,是1985年的1.8倍,占科研总经费的1/3,成果推广率提高到70%左右。
上海高校在加强科技与产业结合方面主要有5种形式。
——联合攻关。把高校的多学科优势与生产部门、科研单位的工艺、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快研制开发的进程。上海科技大学、电子工业部23所、上海石英玻璃厂联合承担的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单模光纤技术”,各项指标都超过了攻关任务。合作研制的单模光纤、光缆用于国内第一条采用1.3微米发光管作光源的10公里光纤和6.48公里光缆路线,成功地进行了彩色图像和伴音的传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联合办厂。学校以技术投资或有偿转让成果的方式,与产业部门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工厂作为学校研究的中试基地或学生实习场所,两相方便。中国纺织大学与江苏张家港市化纤厂一起建立了学校附属化纤厂。工厂主要技术人员都由学校负责培训,建厂当年产值达2000万元,税利200万元。
——打破部门所有,联合办研究所。这种研究所把研究、设计、生产一体化,缩短了成果产品化的周期。由华东化工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石化总公司和上海医药设计院联合建立的
“联合反应化学工程研究所”,3年完成10项攻关和合同项目。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开发机构,形成地区专业生产特色。1984年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试验设备研究开发中心,联合了4省市的7个工厂、中心已获1000多万元研制生产费用,先后研制了800千伏、2400千伏和4800千伏3种系列成套冲击电压发生器。
——中外合资开发新产品。把高技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作贡献。上海已有不少高校在这样做。复旦大学科技开发公司与香港海裕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华裕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不间断供电系统”(U P S),已出口到新加坡和意大利。1987年人均创利6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