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科学与艺术之“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4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科学与艺术之“虹”
  艾斐
如果说艺术的任务主要在于表现美,那末,科学的任务可就主要在于开掘美了——它们或潜或显地都在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着美的发掘、运用和创造。
以一大堆公式、定理、法则、符号和极其严谨的逻辑思维为其主体构造的科学,也具有美的涵蕴么?是的!美,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一种功能,而且简直是科学的一种本能。虽然曾有人一度把自然科学拒于美学的大门之外,但是一些近(现)代科学巨匠们,以自己的科学研究实践,重新在更深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发现了科学的美学内涵。这种发现,决不仅仅是唤回古希腊、古罗马科学与美学结缘的时代,更主要还在于赋予科学与美学以全新的时代意义。特别是世界科学进入爱因斯坦时期、DNA时期和中国现代时期以后,科学与美学的汇流与综合,便愈来愈趋于显化和优化。甚至,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只有科学才是进行一切形式的美的创造的前提和基础。绘画,离不开具有严格科学意义的素描;音乐,离不开含赋科学内容的音序乐谱;舞蹈,离不开对人体生理构造及其运动“度”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文学,在反映生活和表现人的感情心态时,也是只有在充分尊重审美客体的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典型的概括和艺术的描绘;至于电影、电视之类,那就更是借重科学而存活,并且越来越成为现代科学的宁馨儿了。人们把电影称为玩“光”的艺术,而电视则简直就是现代物理学最新成就所绽放出来的艺术的奇葩。
科学对艺术美的创造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是个别的、局部的和具象化的,而且是宏观的、整体的、广博而深邃的。马克思曾经盛赞培根是以“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情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而伏尔泰和卢梭的小说《米克罗麦加斯》和《新爱洛绮丝》,则显然是在融铸科学、哲学和美学的过程中所结出来的文学硕果。作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的培根,几乎浑身都燃烧着诗的烈焰,并以自己毕生的工作在科学和美学之间架设长“虹”。他的同时代人莎士比亚却以超人的艺术功力和科学功底在这道长“虹”上涂颜染色,增光添彩,着意妆饰。莎士比亚之所以具有如此能力,唯因其既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家,又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家,而是一身兼融多种知识和多门学科的具有极大涵负性和创造力的时代巨人。戏剧、历史、哲学、诗歌、心理和生理科学的广泛交融与奇异拌和,是莎士比亚创造美的基础和基因。这种情况,在鲁迅的创作中也烛然可见。他的杂文,他的散文诗,他的《狂人日记》等小说,无一不闪射着艺术与科学相交融、相激溅的美奂之艺!
科学家和艺术家真好像是从一座长虹的两边相向走来,但他们却从来不是陌路人。他们的工作愈有成效,他们就愈靠拢,最终他们不但要在这桥的中枢地带相会,而且要在对方所走过的道路上实现履迹重合——这不啻是美学的一个内在规律,这尤其是时代的一个动态特征——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