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动人的心曲——“新时期十年金曲和一九八八年金星评选”来信摘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4
第8版(副刊)
专栏:

  动人的心曲
  ——“新时期十年金曲和一九八八年金星评选”来信摘编
我是进草原(青海),战戈壁(甘肃),转战西南(四川),开拓特区进厦门的一名退役军人。在改革年代,你们能开办这种活动,对社会是有益的,我代表我们单位的老战友祝你们工作顺利。——核工业部一工人 王远瑞(厦门)
我是歌曲爱好者,又是年轻的母亲,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评选。歌曲是我的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和丈夫都爱唱歌,连一岁的儿子也常因听到电视机里的歌而手舞足蹈,真诚希望你们今后多举办这类群众性的评选活动。——机械工业部 夏耘(重庆)
我们全家经过认真挑选,选出了喜爱的歌曲和歌手。七岁的弟弟喜欢《敢问路在何方》,妈妈喜欢《十五的月亮》,爸爸喜欢《济公》主题歌,我喜欢《妈妈的吻》。——一小学生 卢萍(贵州)
我是深居坝上辽阔草原的一名干部,很高兴地获知你们举办这次评选活动。外国常举行这类评选,我国为什么不能!——曹斌(河北省张北县)
我们全寝室的同学都是贵报的忠实读者,同时又都喜爱唱歌。在填写寝室唯一的一张选票时,先由每个同学自己选出自己喜爱的歌曲和歌手,再汇总票数,根据票数多少填入选票。如票数相同,还要再经反复争执,才决定取舍。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系八六级四一四室全体同学(四川)
我是个军人,也是歌曲爱好者。我们军人以前唱的歌曲老是“打打,杀杀”,战士们抱怨说,整天唱这种歌不一定就有战斗力,社会上流行的歌曲,只要健康的,为什么不能唱呢?我喜爱老一代歌唱家李双江、李谷一、蒋大为、朱逢博,也喜爱新一代的歌手们。请贵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听众来评选自己喜爱的歌和歌手。——三九五○六部队六十四分队 孔凡镇
我是一位农村女青年,深深庆幸自己有缘参加这次评选,因为我常读《人民日报》。——戴洪英(安徽)
我是去年来民主德国工作的中国工人。我们在这儿工作的有四百多人,每天只能看到迟了一周的《人民日报》。今天见到评选活动的消息和选票,激动不已。作为一个中国工人,在异国投票评选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恐怕一生中只有一次。——铁道部 马晓东(寄自民主德国)
我们是远离北京的新疆农九师党校学员。最近看到《人民日报》刊载的有关评选活动的消息,争相抢读,各叙己见。由于选票有限,最后只好由各班党支部领导牵头,召开全校三个班级的评选会议,经过一百五十多人的差额选举,评出了歌曲和歌手。——农九师党校全体学员(新疆)
这是我们连唯一的一张选票,是经过几天的争论后才决定的。谢谢你们举办这次活动。——北京卫戍区某部全体战士
一看到报纸,我们就立刻评选起来。歌曲拥有广泛的市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国外和港台等地每年都有评选新歌新人的活动,促进了歌坛的发展。望你们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在评选时我们很失望,因为大陆歌曲凑了半天才勉强填满,而港台和国外的就不知舍弃哪个才好。这就说明大陆歌曲在我们中学生中的影响力了。——一大群酷爱歌曲的高中生(北京)
作为一名老山前线战士的代表,能参加你们的活动,深感幸运。我和我的战友们参加评选的主要目的是,将阵地、哨位、猫耳洞流传的歌曲写出来,告诉你们,请艺术家为前线流血流汗的勇士们多提供一些优秀歌曲。真诚地感激你们为前线战士提供了这次机会。
——为华写于老山前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